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今天(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把14亿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新冠疫情下,今年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春耕生产形势如何?农民老龄化致粮食生产效率低,怎么解?

 

今年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农业农村部部长:目前库存够国民吃一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稳定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中国会不会发生粮食危机?在今天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用四句话做了回应:“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韩长赋介绍,我国已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近五年产量均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库存可以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春耕生产指南,下达了粮食生产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韩长赋说,从目前生产调度情况看,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春耕已经完成九成,面积预计9.1亿亩以上。早稻种植面积今年增加了470万亩,总量达7100万亩,今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夏粮小麦长势好于常年,“可以说丰收在望,两会以后就可以开机收割。”韩长赋说。


韩长赋介绍,未来粮食生产要加强防灾减灾,防止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抓好政策落实,包括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并且及时收购,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丰收。

 

农民老龄化,粮食生产效率低

专家:建议普及农机使用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介绍,近年来国内水稻、小麦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不过总产量仍保持稳定,国家粮食整体处于供给充裕的状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许世卫介绍,复种指数是1年内一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长江以南温度、光照和水分等气候条件好,可以适当增加双季稻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辅以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复种效益。

 

许世卫建议落实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报告中也提到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许世卫说,还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率,降低农民生产风险。比如,当地推广农产品良种,加强病虫旱涝灾害的监测预警,提前防范严重的病虫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是农业病虫害多发的一年,许世卫建议农业产区提前做好物资准备,部署监测力量,人防与技防结合,防止病虫害伤农。

 

“还有非常关键的环节,使用农业机械。”许世卫介绍,现在国内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农民老龄化、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

 

2013年有媒体报道,据江苏省农科院调查统计,江苏省种地农民平均年龄58.6岁,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引起高度重视。

 

许世卫认为,解决农民老龄化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一项对策是加大农机使用,并加强农机补贴政策落实,降低农民农机使用成本。与之相配套的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跟上步伐,并落实粮食丰产工程,理顺粮食生产全链条机制,提高农民收入。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偏低,一些粮食生产大省往往会是经济弱省。”许世卫建议,加强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政策关联,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有效支持,出台、落实相关政策,提升主产区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粮食生产不是孤立的,它牵涉到整个地区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 丁天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