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京报举办两会经济策,邀请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中国财科院院长刘尚希、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等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在长达8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结合时下热点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内容,新京报记者就此梳理出一些干货,以飨读者。



【GDP】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因此今年没有再提出具体的GDP增长指标。


彭森:不提GDP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是尊重规律


对此,彭森认为,从财政、就业、物价还有国际收支等方面来看,虽未设置具体的GDP增长目标,但是其他三个指标还都有明确的提法。他表示,GDP增长最后还是体现在其他几个指标之中。


此外,在彭森看来,现在不提预期的增长的数据,是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调整。详情>>>


曹远征:取消GDP具体目标让政府更重视高质量发展


曹远征认为,上述情况在预料之内。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以GDP为导向饱受诟病,取消GDP的具体目标也让政府更重视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度发展。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提出具体的不切实际的GDP目标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很大的帮助。详情>>>


刘元春:不提GDP增速目标不是没有目标 反而要求更高


刘元春表示,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面对疫情冲击,不设GDP增长目标,而以“六保”作为底线管理的核心,体现了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


此外,不设GDP增长目标,不等于没有目标,反而对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其实我们有很系统的目标体系,因为要保就业、保经济主体、保民生、保基层运转等,都需要GDP的增长速度达到4%左右。详情>>>


肖钢:未明确GDP增长目标 是更多考虑稳企业、保就业


肖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地阐述了在当前的困难情况下,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没有明确GDP增长预期指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向社会传递出信号——各方面的主要精力不要只关注GDP,而是要更多考虑稳企业、保就业。详情>>>


刘世锦:今后可以考虑不一定要再设经济具体增速目标


在刘世锦看来,稳增长是为了稳就业,把就业指标直接推到第一位,如果就业问题解决比较好,其实增速也是比较合适的水平,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也是能解释通的。


他认为,不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可以积极探索,以后能否在国家层面就确定就业指标,然后再提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对物价和风险防控、居民收入等指标提出要求,就不一定要再提经济具体增速。另外,省级层面可以提出增长速度目标,各省可从实际出发,同时适当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对各省发展可以做出评估。详情>>>



【楼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了解,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房住不炒”后,2019年并未提及。


彭森:房住不炒的政策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维持


彭森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是否要通过启动房地产市场来弥补经济增长、财政缺口,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房住不炒,在这一方面保证了住房政策的稳定性。“我相信,这种政策应当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一提法。”彭森说。详情>>>


曹远征:房地产产业最重要的是制度改革而非增加房地产税


曹远征表示,“中国的房价太贵其实不是房子太贵,而是土地太贵”,如果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后,可能这种状况将发生改变。


在他看来,对于今年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房地产产业最重要的是体制的改革而不是房地产税收的增加,是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的改革给农民工进城化增加发展的潜力,有了财产,才有了财产税的增收基础”。详情>>>


贾康:未提房地产税 或是今年内不涉及相关立法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房地产税。贾康表示,我理解的是,实际上在前段时间,中央专门下发文件提到,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2019年又改成 “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今年又改回“稳妥”,一字之差,意味深长。


他认为,今年两会之前的文件,退回“稳妥”,是不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政府工作报告认为不用再专门提到房地产税改革,年度之内的工作指导文件没提及,最大可能性,是本年度内不会涉及房地产税的立法启动。详情>>>


刘元春:房地产税及长效机制建设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


刘元春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讨论房地产市场时,特别是在中央提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对其内涵不应该只做单向的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谈及让房价涨或者跌。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本身是年度的部署,因此,对于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不会过度地着墨,特别是今年的报告是一个短报告,主要针对当前的问题,比如房地产税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详情>>>



【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刘元春:下半年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创新值得期待


在刘元春看来,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延续了前期政治局几次开会所确定的基本基调,这体现了我国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冲击所面临的风险和结构性问题的定位。


他表示,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降准、降息方面已经做了相应举措,但在市场利率引领上,并不像大家预期的幅度那么大。下半年,政策工具怎么进行拿捏,是我们高度值得期待的。详情>>>


曹远征: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空间


曹远征认为,从货币政策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正常空间,“具体表现为市场利率是正的、政策利率也是正的、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率;而在欧美国家,利率已经表现为0,甚至是负利率”。详情>>>


肖钢:实践上中国还不到推出赤字货币化的时候


针对近期热议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问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肖钢表示,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远没有到零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仍然不低,这意味着下一步的降准、降息还有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的政策工具很充足,“子弹”还没有打光,从实践上来看现在还轮不上用到赤字货币化的工具。详情>>>



【保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未曾明确提出GDP增长目标,但却强调“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贾康:保就业目标提出更抓住实质 背后需要经济增速支撑


对此,贾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要达到900万,这其实更抓住实质的问题,整个经济局面要稳定的话,就业是基本民生的稳定因素。


他表示,其隐含的逻辑是,绝不意味着我们这个年度在抓这些实质性任务完成的过程之间可以忽视必要的经济增速,因为就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就要有经济增速支撑着。详情>>>


刘元春:抓住就业就抓住了经济稳定的核心


刘元春表示,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是否会演化成经济危机,一个关键节点就是失业与就业。因此,抓住就业问题,实际上就抓住了经济稳定的一个核心、一个枢纽,同时也切断了公共卫生危机向其他危机蔓延的中间途径。详情>>>


彭森:保住了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就是保住了就业


彭森认为,长期以来,就业的主要问题由民营经济承担,民营经济承担着80%以上的就业,此次受到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民营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他看来,最根本的,要进一步的扶持和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帮助这一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保住了中小微企业,就是稳定了就业,就是保住了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详情>>>



【中小微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


彭森:民企定位方面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待解决


彭森指出,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压力相对严重。虽然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背后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彭森说,“中小微企业都是民营经济,对于民营经济的定位、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中国社会中还存在不同的看法。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抢红帽子’戴,依附国有企业,说明我们在大的政策方面,对于民营企业的定位方面,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详情>>>


周延礼:数字信用应定位为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要素


周延礼谈到,可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解决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数字信用,改革传统的依赖不动产抵押等提供担保融资的做法。


他表示,数字信用定位应该是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要素。金融机构实际上是风险管理机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金融科技赋能,将一些企业信用资产数字化,以克服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数字信用融资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详情>>>


编辑: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