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37个交易日暂停后,5月26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无到期逆回购,市场实现净投放1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逆回购重启是为了适度对冲地方债缴款,本周地方债发行超过7000亿元,创单周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而增速提升的前提就是保持流动性的充裕,重启逆回购操作再次释放了维持流动性充裕的信号。



逆回购“37连停”后重启,利率不变引国债大跌

据5月26日央行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期限7天。这是时隔37个交易日后逆回购操作再次启动,上一次逆回购操作还是在3月31日。

这期间市场短期流动性有多充裕?以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看,隔夜Shibor利率一直在2%以下,在4月29日还曾下行至0.661%,刷新“地板价”,5月26日最新报价为1.88%。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品种DR001加权利率也曾跌至0.6625%,创下纪录新低。

对于本次逆回购重启,一位券商分析师对新京报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本周地方债发行规模很大,市场需要资金“弹药”;另一方面是释放流动性会持续充裕的信号。

广发固收刘郁团队也在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5月最后一周地方债净发行额高达7581.1亿元,创周度发行历史新高,约相当于4月末超储的1/4,如央行不进行适度对冲,资金面可能继续边际收敛。

该团队还提到,5月前三周地方债净融资额约4091亿元,但央行未进行对冲,因为4月和5月中旬央行定向降准释放了约4000亿资金,流动性足以应对。

虽然逆回购时隔一个多月后重启,但“降息”预期落空令债市下跌。央行发布逆回购操作公告后,国债期货直线跳水,10年期主力合约一度跌0.55%,5年期主力合约一度跌0.62%。

今年逆回购已有过 “29连停”,总体投放呈“放量”和“降价”特征

事实上,在今年2月18日至3月29日这段期间,央行逆回购也曾连续29个交易日“没营业”。而在3月30日重启7天逆回购时,中标利率一次性降低了20个基点,从2.4%降至2.2%。

这还不是年内逆回购首次降息。2月3日,春节后金融市场开市首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下降10个基点至2.40%、2.55%。

此外,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也分别在2月、4月下调过10个基点、20个基点。MLF和逆回购“降息”带动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年内累计下行30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影响下,“降息”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除了短期内高频“降息”,今年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另一个特点是“放量”。央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为对冲疫情影响,央行等部门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专家:未来降准降息仍可期,幅度和频率或有所减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今年)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央行行长易纲日前称。

易纲还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预计M2之后还会进一步提升,可能会到12%上下或者更高。从存款准备金率看,今年央行已进行过三轮降准,目前大型银行是12.5%,中小银行9.5%,行业综合加权平均水平为10.4%。连平认为,银行业未来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可能降到10%以内。

“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都需要有人买,一个购买主体就是商业银行。而银行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又要买债,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进一步适当下调准备金率来配合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幅度和频率不会像前一阵子那么大。”连平称。

从利率上看,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7天逆回购2.2%的利率比一些同业拆借工具利率还要高,未来也有进一步下降空间。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从这一角度看,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还有空间,降息过程将会持续推进。

记者 程维妙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