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暑期,根据天下霸唱的原著小说《河神·鬼水怪谈》改编的剧集《河神》播出,从民国年间天津卫的奇谈异事出发,《河神》构建了一个诡秘而又多变的“平行世界”。“小河神”郭得友“点烟辩冤”,从脑海的异空间里探寻真相;神秘组织魔古道上演惊天阴谋,背后藏着令人恐惧的往事。时隔三年后,《河神2》开播。从开篇播出效果看,津城年代氛围、民俗展现依旧完整,案件悬念一波三折,引发最多争议的是“小河神”的换角。在这一季中,金世佳“接棒”李现,也难免引来大家对两版小河神的对比。导演田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金世佳表演上分寸感的把握都没毛病,最关键的是,他有义气,有胆量。“李现因为身体原因来不了,但剧组必须按计划运转,金世佳作为朋友,答应过来救场,这是义气。前作的形象这么深入人心,突然让他来接这杆旗,是需要承担极大压力的,但他还是来了,这是胆量。讲义气,有胆识,这不就是郭得友吗?”


金世佳剧照


“河神”的范儿是探案剧的经典创作规律


《河神》第一季选择了开放式的结尾,让各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在生死关头时戛然而止。魔古道势力是否被消灭,恶水之源的水是否泄漏,郭得友究竟是生是死,这一切的谜团吊着剧迷的胃口整整三年。《河神2》一开篇就火速切入正题,继续用说书人的“津味口吻”,三言两语说明白了所有的前情过往。对于导演而言,田里也曾经想过让《河神2》完全换一个面貌,甚至故事都不发生在天津,是关于另一条河、另一帮人的探案故事。不过《河神》毕竟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品牌,最终还是选择了延续。但田里给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能重复,不能只是续写,希望从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反派设置、故事格局以及世界观上都做到一定程度的颠覆。“所以我一直不满足于‘升级’,我想‘换代’。但与此同时,还要把《河神》的韵味保留下来,这是很难的。”



名为“河神”,“水下拍摄”对于全剧的拍摄而言是一道必答题。在第二季中,除了饰演“小河神”的金世佳要不断下水拍摄外,其他演员也亲自下水。田里说,第二季的水下拍摄工作量比第一季大得多,水下拍摄周期将近翻了一倍,难度更是翻了好几倍。“只不过呈现出来的部分基本集中在第二季比较靠后的阶段,有非常精彩的水下打戏,观众需要坚持追完全剧才能看到。”


天津卫、海河捞尸队、点烟辩冤,这些独属于“河神”的符号都还在,在第一季就有的“关键词”片头,说书形式的前情提要,天津的民俗、小吃等“河神”的固定元素也都会在第二季中延续,这些都是“河神”的“范儿”。在田里看来,一部作品要有自己既定的“范式”,包括它独树一帜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比如想要有京剧范儿,就得会唱念做打;想要走贵族范儿,谈吐举止着装就得足够绅士,也同时要有自己的内核,“所以《河神》延续下来的范儿,除了看起来处处跟别人不一样的民国传奇风格,还有核心本质始终不变的,‘探案剧’这个大门类下的经典创作规律。这是《河神》作为一个系列作品,应该延续的‘范儿’。”


故事观剧门槛提高,需要观众更多耐心


作为一部“探案剧”,《河神2》在情节设置上和第一季走了“相反”的路线。《河神2》开篇,郭得友在调查恶水之源的污染问题时,与一生门的门生崔疯子发生矛盾,随后崔疯子戏院厕所内突然化骨而亡,案件调查正式展开。在《河神》的故事中,最开始就告诉了观众反派是谁,但在《河神2》中,案件一直没破,反派有一个揭底的过程,这意味着第二季需要观众更多的耐心。这也正如田里所说,《河神2》故事的架构、逻辑都和《河神1》不一样,它有着一个比较传统经典的结构——凶手是谁?反而《河神1》的故事结构相对新一些,直接告诉你谁是凶手,主要看双方如何斗智斗勇,从这个角度看《河神2》相当于往回走了一步,但需要观众有耐心,“我承认《河神2》的观剧门槛偏高了一点,对观众的专注度有一定要求。追剧时需要观众捕捉很多细节,错过了,也许会导致后面某些案情抓不住。”



在田里看来,在整个故事的脉络线索以及世界观上,《河神2》可以说撒了一张大网,收网的快感被放在了很靠后的位置。田里有意摒弃了依靠单元制的悬念感,靠短期的案情反转来给观众周期性的刺激。几乎所有的梗都留在了最后,这种做法对于一部二十四集的剧来说是很冒险的,“但我坚持让《河神2》形成一个成体系的整体,二十四集讲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并且涵盖的信息量足够大,背后透射出的世界观足够大,以至于它不仅完整讲述了《河神2》的故事,还给整个系列,或者说是‘河神宇宙’奠定一个基础。”


诟病《河神2》是“丁卯传”的得往下看


除了悬疑的剧情,《河神》还塑造了“津门天团”这四个并不常见的人物,并让他们在一起不断涌现出化学效应。“超凡绝伦的人中龙凤”郭得友与“跳大神的小神婆”顾影、“德国留学的富家子弟”丁卯、“崇尚科学的报社记者”肖兰兰,在身世、性格乃至圈层上都构成了鲜明的碰撞。这四个人物在民国年代,是典型的两种极端,最终却走到了一起。而《河神2》进一步地加强了群像上的书写,其他三个人的戏份变得更加重要。在第二季中,人物关系也发生着变化,“河神四人团”要去面对更大的世界观变化。郭得友和顾影这一对,面对谈婚论嫁,直接跳脱第一季里的“半糖”状态。接着,郭得友“点烟辩冤”的绝招被锁住了,小神婆又要面对身世之谜,两个人各自出现独立的困境。郭得友多了一份担当,顾影也不再只是小河神的依附。再看丁卯和肖兰兰,直接转变成地下情,也是很大的改变。肖兰兰从报社小记者变成独立办报的社长,身边还多了青梅竹马的大表哥范君尧。



丁卯坐上了肖兰兰父亲的位置,津城秘书长,进一步拉开他跟郭得友之间的距离,营造反差。他当上秘书长之后,独立面对和周旋上层关系的戏份被凸显,身边的人物关系也更加复杂,因此也引发网友吐槽说,“《河神2》不如直接叫《丁卯传》”。对此,田里说,既然自己希望把《河神2》的格局跟上一部拉开,必然得有一个人来承载非插科打诨、非市井江湖、非柴米油盐的版块,没有人比丁卯更合适了,只有他才是台面上的人。“诟病《河神2》是《丁卯传》,不怪他们,毕竟才看了一半。《河神》在下一盘大棋,我希望通过《河神2》,来给后续做足铺垫。”


此外,第一季的叙事结构相对单元化,很多人物只负责完成某一个单元里面的任务。而第二季则不然,戎傲霜、范君尧、都督、郑队长,甚至陆老板,都是贯穿性的人物。整个故事呈线性铺开,不同于《河神1》的章节感,会显得人物更立体和复杂。因此,不光是丁卯,几乎每一个人物的独立戏份,较《河神1》而言都有所提升。


金世佳的沧桑感和非少年感是有意为之


男一号郭得友的换角是《河神2》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年李现饰演的小河神以痞帅形象深入人心。《河神2》首播,观众最关心的话题依旧集中于李现和金世佳这两个不同小河神之间的对比。关于金世佳身上是否有小河神的“灵气”,或者他是否还原出了原本属于小河神的粗糙等,都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小河神”郭得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片尾曲《津雄志》的第一句,“风流俊杰不好名,浅出市井静安居。奈何天命注定,尔非等闲,岂能作壁上观”,说的就是郭得友。他并没有什么光环,赶上这么多惊天动地的事儿,都是宿命使然。而在田里看来,金世佳本人就有点这种味道,“垮”、随性、爱谁谁、淡泊名利,但同时又有强烈的自信,因为深知自己有多大能耐,走哪儿都不会被亏待。



金世佳有着扮演“小河神”的先天优势。田里说,《河神》是不太愿意用替身的剧组,包括打戏和水戏。所以郭得友这个角色,对演员的水性和体能的要求极高,金世佳是游泳运动员出身,这属于硬性标准。虽然老百姓都尊称郭得友为“河神”,但说到底还是一个活在底层的普通人,可以归在下九流的行当里面,只不过在他自己的圈子里比较受追捧和认可而已。“那种圆滑世故,左右逢源,自负和自卑的并存,也是郭得友的特质,这一点金世佳拿捏得很好。”


第二季“小河神”换到金世佳难免大家会进行比较一番,也有网友会觉得他的形象过于“沧桑”、少年感不足,看起来年龄偏大。对此,田里表示,沧桑和少年感不足,完全是通过李现跟金世佳对比造成的认知,而原著中的郭得友并不年轻,“算得上是大叔了”。而且他成天在河里泡着,风吹日晒干着苦力,必然是个相对粗糙的形象。金世佳身上的沧桑感和非少年感,也都是有意为之的,包括金世佳的胡子都是田里让他留的。“李现通过自己的塑造,完成了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帅气年轻、痞气灵动的郭得友,效果非常好,但这是李现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既然第二季是金世佳饰演郭得友,那就得按照金世佳的路子来塑造。让金世佳复刻一个《河神1》的郭得友,他做不到,我也不会这么要求。”


【制作】气质第一,合理第二


《河神2》在服化道层面上,为观众展示了一幅充满“津味”的民国市井画。龙王庙、点烟辩冤、九牛下水引河妖、鬼市、京剧戏院等场景的布置,充满民俗文化细节,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还原出了一个老天津。两季《河神》的开篇都用了民俗大场面,从《河神1》中的拜河大典到《河神2》中的九牛下水引河妖。田里谈及理想中的“大场面”,不只是简单的“大”,它还得“奇”,还得“新”。田里说,无论是拜河大典下河捉王八,还是九牛祭河妖,都是他编的,民间根本没有类似的习俗。在第二季后半段会提到有关外八行祖师爷的规矩,媒婆这个行当的规矩,看起来都是头头是道、原汁原味,充满民俗文化,这些也都是田里编的。但不是胡编,而是符合《河神》气质的创作。“只要落实下来,将它风格化、条理化,就能够看起来既新奇,又可信。”


同样需要“考究但不考据”的还有人物的服装造型。剧中代表上流社会潮流的丁卯,无论是出席政界活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带有年代感十足的“时尚气息”。在做秘书长时是规整的正装,私下里变身精致大男孩。相比丁卯,小河神明显是“贫民窟男孩”,因此无论发型还是穿着都主打慵懒随性的“街头风”。小神婆和老神婆两个人仍旧成为了本剧在造型上的“怪奇担当”,风格多变。第一季《河神》在造型方面就很独特,虽然夸张,乍一看觉得很“过”,但跟故事的气质却极其吻合。田里表示,在造型上,《河神》很难找到参考,《河神2》的参考就是《河神1》。“当初我跟造型老师袁斌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造型里每一朵花,每一个头饰,每一种发型的梳法,每一件衣服的面料,一定要非常考究。至于民国时期会不会用到这种花色?老百姓可不可能在大街上穿戴成这样?那个时候有没有这种纹理?统统不管。”不光是造型,“考究但不考据”贯穿了整个《河神》创作的方方面面,整体的视觉和审美都围绕这个宗旨,气质第一,合理第二。


除了自己创作出来的民俗典故和人物造型之外,剧中也会有一些必须准确考据的部分,比方说评书、京剧这样曲艺展现,肯定不能出错。还有涉及到科学的部分,比如范君尧实验室的陈设,黑板上的化学公式,试验器具的使用和摆放,都要保证不出纰漏。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