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游客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大熊猫萌兰的兽舍。”今天(9月9日)上午,随着北京动物园科普馆讲解人员的徐徐道来,“大熊猫科普互动小课堂”第一期正式与游客见面。记者了解到,9月9日至9月30日每周三上午9点,每次半小时,游客可以在大熊猫馆内聆听关于大熊猫“丰容、饲料、训练以及体检”的科普小故事。

 

饲养员为观众讲解大熊猫“科普小故事”。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之所以在今天开讲,是为了纪念一个特殊的日子——1963年9月9日,世界上第一只圈养的大熊猫“明明”在北京动物园出生。今天的讲解对象是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的萌兰。这只5岁雄性大熊猫虽然有着290斤的“彪悍身材”,但一举一动都特别灵活。

 

记者看到,萌兰的兽舍里摆放着木马、摇椅和城堡。“这些玩具是萌兰的最爱,但这也只是动物丰容项目的一部分”。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刘学锋介绍,丰容简单来说就是饲养员为了让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调整动物的居住环境、喂食时间和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动物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表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就像刚刚饲养员给萌兰悬挂的麻袋里面还装着球,这种玩具不是每天都会有,大熊猫好奇就会探索,听到球发出声音它会高兴地触碰顶撞,一来二去便增加了活动时间及乐趣。”

 

目前北京动物园饲养并展出10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都有一位专属饲养员。饲养员不仅负责大熊猫丰容工作,还坚持每日训练大熊猫。饲养员王小飞轻轻唤起大熊猫的名字,通过目标棒要求大熊猫主动伸出前肢,在完成动作后给它一块水果作为奖励。

 

“训练是很重要的日常工作,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增强饲养员与大熊猫之间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动物和饲养员间的行为协作更加和谐。这样在配合体检时便可在非麻醉的前提下完成抽血等项目,减少对动物身体的伤害。”刘学锋说,每季度,工作人员要对大熊猫开展健康体检,包括检查牙齿,采血等,形成健康报告。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熊猫的饮食也特别有讲究,就拿蒸窝头来说,要蒸四个半小时,窝头要蒸得瓷实,避免粘牙。


据悉,北京动物园官方抖音自9月9日起也将定期发布“大熊猫饲养员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为不能亲自来到动物园的游客进行“云上科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吴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