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第23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今天(9月17日)开幕,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18家产业创新中心和15家科技抗疫企业在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成果展区亮相。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机械臂现场展示关键技术。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在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展位,大屏幕上呈现出自动驾驶开放道路上的车辆测试状况。据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肖锐介绍,这些自动驾驶车辆在真实场景中积累的数据、发现的问题将被提取,做成自动驾驶交通场景库,帮助企业在封闭测试场内有针对性地形成解决方案,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发展。

 

肖锐说,目前创新中心已经在海淀、亦庄建成了两个封闭自动驾驶测试场,覆盖了京津冀地区城市、乡村、高速85%的交通场景。截至目前,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80万公里。

 

“北京市自2019年底启动自动驾驶载人测试工作,并在近期开放面向社会的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相关企业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体验。未来,北京市将持续丰富拓展自动驾驶测试、应用与示范场景。创新中心也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制定相应产业标准,创新扩展测试环境。针对目前行业迫切需求的长直道高速场景,我们将在北京市的领导与支持下进一步建设测试服务平台。”

 

北京先进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通过视频,展示了新能源车在智能换电站“换电池”的场景。据中心副总经理杨宇威介绍,最新一代换电站占地面积为66平方米,在2分钟内可实现成功换电,单站拥有18块电池,每天具备400次以上换电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在杭州、济南、三亚等城市布局。

 

“如果网约车进行新能源充电,快充模式要一个多小时。换电模式约为2分钟,比加油还快。我们在厦门的调研显示,网约车换电模式可以提升效率,每辆车日均多赚120元。”他说,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电池的智能管理。“举例来说,电池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充电只能充满80%左右,如果没有很好的利用场景,通常只能资源化回收,电池的余能不能有效利用。中心可以将这类电池用于储能或者用于三轮车上,让电池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完整的使用链。”

 

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机械臂和医用光学跟踪系统正在进行演示。对于医疗机器人来说,它们就是“手臂”和“眼睛”,让观众直观感受医疗机器人关键部件及力感知控制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据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王彬彬介绍,中心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临床医院等资源,可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打通从想法到科研到成果转化再到产品全流程的关键环节。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协作记者 浦峰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