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今日(9月23日)在京开幕,当日北京市朝阳区萧太后河展览馆建成对外开放,萧太后河沿线建设22个景观节点亮相。


北京市朝阳区萧太后河展览馆展示辽南京城复原模型。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从2015年起朝阳区对萧太后河朝阳段进行治污、疏解、还绿,如今萧太后河告别了昔日的“牛奶河”,沿线还设置了樱柳映堤、曲桥清州等22个景观节点,为沿线居民新增一处别具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


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文化带朝阳段包括通惠河、坝河(亮马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四大主河道,串联沿线文化遗产、产业园区、绿地公园、田园乡村等。“根据4大河段的不同优势和特色,朝阳区将构建通惠河文化生态走廊、坝河(亮马河)景观廊道、萧太后河人文画廊、温榆河生态精品廊道等‘四廊多节点’空间体系,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萧太后河展览馆开放首日,嘉宾参观其中的生活器具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据了解,作为北京最早的漕运河,萧太后河比通惠河早300多年,它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河流。史料记载,昔日萧太后河“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萧太后河日益污染,成了人们眼中的“牛奶河”。


2015年起,朝阳区开始对萧太后河朝阳段进行治污、疏解、还绿。萧太后河朝阳段全长12.4公里,流经朝阳区西大望路、南磨房、十八里店、垡头、豆各庄、黑户庄地区。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河先治污,首先进行了截污水、补中水,对萧太后河和7条支流两岸排污口追根溯源。通过摸排排污口锁定排污主体单位,测算出日排污量约为6万吨。此后,朝阳区相关部门联合排水集团,铺设14.5公里污水管线,将污水导入水厂,成功截污纳管;河段两岸还铺设了16.3公里长的中水管线,从水厂引入河道,日补水达10万吨。在河道内栽植沉水和挺水的水生植物,投放多种水生动物和微生物,让河道具有循环自净功能,改善水质状况。


同时,从源头上掐断污染的根源。2016年,朝阳区启动河道两岸沿线连片疏解工作,拆除各类大院及公寓、清退仓储物流业、疏解交易市场等低端产业共计145万平方米,这也为萧太后河滨水绿色休闲廊道建设腾出大量空间。


如今,萧太后河朝阳段自西向东,全线共设置运河怀古、古都溢彩、马家湾之忆、田园鱼跃4个景区,樱柳映堤、曲桥清州、卧牛问溪、云塔浩淼、磨坊话夕等22个景观节点分布其间,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还吸引了一批野鸭、白鹭等飞禽“入驻”。


萧太后河展览馆一层大厅展示了沿河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新布展开放的萧太后河展览馆位于马家湾湿地公园内,在一座三层仿古式建筑内,游客可通过图文、模型、场景、光影等形式,了解辽南京城历史故事,感受萧太后河文化风貌。馆内三层主题各不相同,一层是萧太后河专题展,二层是萧太后专题展,三层是辽南京城专题展。整个展览馆以萧太后河为牵引,以一条河、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座城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大运河知名品牌,串联起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


天宁塔模型展出,更好地确定了辽南京城的位置所在。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萧太后河水清、景秀、人文底蕴丰富的特色,朝阳计划将萧太后河展览馆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场地,策划举办大运河题材文化活动,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大运河文化带品牌树起来,充分利用朝阳区国际化特征,推动大运河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协作记者 王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