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谁与争锋,这是清华附中男篮的口号。2007年至今,他们实现中国高中篮球联赛14年13冠的成绩,全国高中篮球霸主的称号当之无愧。

8月30日晚,2019-2020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在陕西西安落下大幕,在最终的男子决赛中,清华附中男篮以70比55击败湖南地质中学男篮,夺得队史第13个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冠军,继2007年至2016年斩获10连冠后,再度实现3连冠。

最近十几年,清华附中男篮确实在全国赛场几乎无人能敌,也先后培养出钟诚、刘航初、郭凯、王少杰等CBA球星。全国广揽人才,阵中队员天赋异禀,是外界对这支高中篮球霸主球队的传统印象,不过,这样的理解与他们本身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偏差。

清华附中男篮领队、马约翰班老师陈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不少队员刚入学时并非才华横溢,他们也是按部就班抓训练、抓作风,从初中到高中,一步步将队员培养成高中赛场上的球星,输送到CUBA赛场,甚至未来成为职业球员。全国高中篮球霸主并非一朝一夕成就,如今聚光灯下的球星也曾有过埋头苦练的平凡时期。


清华附中男篮夺得队史第13冠。图/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组委会


备战断断续续

仍实现14年13冠

中国高中篮球联赛,暨如今广为人知的“耐高”,是一年一度中国校园篮球的盛事。按照惯例,都是在每年三四月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分区赛、全国总决赛推迟至8月,清华附中男篮等球队的备战也受到影响。

4月15日起,清华附中男篮的部分队员开始返校,先后接受核酸检测、隔离和观察,历经21天才初步集结。当时的训练受到一定限制,队员们只能在操场上跑圈,做一些简单的腰腹锻炼,直至5月15日才入馆训练,后来再次受疫情影响,队伍的训练再度中断。

而自5月中旬初步集结开始,队伍人员一直不齐整。罗浩源、石奎、张陈治锋3名队员被征召至U17和U18国青男篮,多名高三队员既要参加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单招测试,还要兼顾高考的文化课学习。

陈广用“支离破碎”形容球队的备战期,“直到高考结束后,7月11日左右,大名单的12名队员才全部集结完毕,13日正式系统化合练,然后8月初出发打北区赛。”

整个冬训期间,全队一直按照3月份的赛期储备体能、调整阵容、演练技战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球队的所有计划,也让队员们无所适从,但经过教练组、球队工作人员的疏导,队员们还是及时调整好心态、状态,最终拼下冠军。

尤其是半决赛对阵老对手浙江回浦中学男篮,清华附中男篮做足了困难准备,前者是2017年全国总冠军,正是他们终结了清华附中男篮的十连冠。再度在全国赛场遭遇,比赛过程出乎所有人意料,清华附中48分大胜回浦中学。

决赛面对黑马球队湖南地质中学男篮,清华附中男篮不敢有丝毫松懈,最终问鼎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就结果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过程充满了坎坷,但与球队的预期相比,相对顺利一些。”

杨曦皓今年毕业后被清华大学录取。图/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组委会


7人升入大学

不担心人才断档

不同于职业球队和各自的梯队,每个赛季结束后,高中球队都要面临告别和换血,清华附中也不例外。

帮助清华附中男篮夺得队史第13个冠军后,队中7名队员正式毕业、升入大学。其中,杨曦皓、罗浩源两名队员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郑浩楠和王禹丁升入太原理工大学,蔡昕辰、全俊达、李欧文分别前往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报到。

在2019-2020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球员榜上,杨曦皓以场均12.3分、11.6个篮板、2.9次盖帽,综合数据排名榜首。以杨曦皓为代表的高三队员是这支清华附中男篮的绝对主力,2017年,清华附中男篮十连冠被终结,正是这批队员率队再度实现三连冠。

“丢了冠军之后,这是我们重点培养的一批孩子,今年又是他们三年来最成熟、最稳定的时期。”陈广亲眼见证了这批孩子的成长,面临离别时自然十分不舍,“高中球队就是这样,我们要送走一批批孩子,然后新的孩子顶上,每年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躺在荣誉簿上固步自封,向来不是清华附中男篮的风格。国内高中赛场的竞争形势一年比一年激烈,清华附中男篮要想维护高中篮球霸主的荣誉,应对愈发残酷的竞争,继续取得好成绩,必须比其他球队付出更多,更快地更新换代。

比赛有比赛的周期,球队的人员储备也有周期,清华附中男篮队内一般是两年一个小梯队,每年的高二、高三队员是球队主心骨,然后周而复始,不断有新人担起重任,“我们这边人员储备还可以,不会出现断档。”

身高2.12米的中锋张陈治锋是本赛季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的决赛MVP,他在决赛砍下12分、15个篮板,帮助球队夺冠,今年年初,张陈治锋还入选了U18国青男篮,石奎、偰李永炜也入选过各自年龄段的国字号队伍,他们下赛季都将继续代表清华附中男篮出战各项赛事。


决赛MVP张陈治锋将继续身披清华附中战袍。图/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组委会


坚持体教结合

为国家培养人才

清华附中男篮的主教练是张涛,前八一男篮、奥神男篮队员,也曾入选过中国男篮,2004年来到清华附中任教,清华附中男篮能在14年内取得13冠,离不开张涛十几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也和清华附中体教结合的成熟模式息息相关。


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创办于1986年,招生对象是有体育特长、有培养前途的中学生,创办至今,培养出何姿、施廷懋、周吕鑫、李翔宇、王宇等明星运动员,在篮球项目上,先后走出冯甜、钟诚、刘航初、郭凯、王少杰等CBA球员,其中郭凯、王少杰分别是2016年、2019年CBA选秀状元。

身为马约翰班的老师,陈广提到创立这种模式的初衷和原动力,“我们希望通过体教结合,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而不只是为了清华附中这所学校。”


与职业梯队的训练模式有所不同,清华附中男篮的队员要兼顾学习,训练时间和强度非常有限。与此同时,教练组并不会对队员拔苗助长,为了追求竞技体育成绩而过度训练,“初中时候就是打基础,为高中球队‘造血’,所以我们初中队的成绩不是很好。高中再按部就班地练,进而为大学校园、各级别国字号队伍输送人才。”

以郭凯、王少杰为例,大部分清华附中男篮的队员毕业后进入大学深造,征战CUBA赛场后,少数队员再通过CBA选秀登陆职业联赛,也有部分队员选择前往海外锻炼,或者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球队。

在陈广看来,清华附中男篮只是一个平台,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各自的篮球道路,“如果这个人才是中国篮球急需的人才,我们不会把孩子束缚在校园。是高中毕业后就走职业道路,还是先上大学再打职业,抑或到海外打球,我们会和孩子、家长协商,给他们公正、客观、合理化的建议,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