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许雯)继一名冷冻食品公司装卸工人确诊新冠肺炎后,天津再新增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据天津市防控指挥部通报,11月9日,天津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曾到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联冷库拉货,这也是11月8日天津新增确诊的那名装卸工人的工作地。

 

在今年10月青岛疫情中,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找到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此次天津疫情中的确诊病例是因为接触进口冷冻食品吗?产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一定具有传染性吗?消费者食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冻食品会否被传染?

 

释疑1:天津确诊病例是否因接触进口冷冻食品被传染?

——尚无定论

 

在11月8日举行的天津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区长梁春早详细还原了该名病例从发现到确诊的全过程。

 

据梁春早介绍,11月7日,天津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接到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通报,经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从德国进口的冷冻猪前肘外包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呈弱阳性。

 

接报后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对暴露人员和环境进行核酸采样检测。11月8日凌晨,天津滨海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报告环境样本中一个冷库门把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名装卸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后该名病例确诊。

 

目前,疫情溯源仍在进行中,该确诊病例是否因接触进口冷冻食品被感染尚无定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从目前披露信息分析,此次天津疫情中的确诊病例,有可能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导致的感染。不过,还需通过基因测序来检验病毒的RNA,溯源对照病毒后才能证明。

 

释疑2: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阳性是否有传染性?

——不一定

 

此前全国多地在进口冷冻产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朱毅表示,外包装上的新冠病毒,不是来源于海鲜本身,可能是沾染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飞沫、痰液、粪便、尿液等,外包装变得像被污染的电梯按钮、门把手一样。

 

不过,她指出,产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结果并不代表一定具有传染性,但暴露出相关企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范做得不到位,“如在外包装分离出活的新冠病毒,则有感染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10月的青岛疫情中,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疫情溯源时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证据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中国疾控中心表示,这证实了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10月20日青岛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也是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释疑3:食用被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会否被传染?

——尚未发现案例

 

“目前发现的都是食品产业链从业者被感染,比如搬运装卸工人,还没发现吃出来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朱毅认为,从事运输、交易、宰杀、剖洗、烹饪的食品产业工人是高风险人群,消费者不必过度焦虑,“只要充分煮熟了,吃是不会感染病毒的。”

 

她同时提醒,消费者处理进口冷冻食品时佩戴手套,所有处理环节都保证生熟分开,冲洗时应避免水花飞溅,冷冻食物一定煮熟后再吃。

 

释疑4:如何避免病毒通过冷链食品“进入国门”?

——全面消杀、全面消毒

 

朱毅提醒,如果生产地疫情没完结,从业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就高,水产品表面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风险随之就高。比如工人感染病毒后还继续上班,口罩手套佩戴、更换不规范,接触过水产品及其包装,残留污染就在所难免,这样的问题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有网友质疑,为何不“一刀切”禁止冷冻食品进口?朱毅认为,目前监督抽检力度足够大,能保证早发现、早处置,切实防止了病毒通过冷冻食品交易进行传播。另外,我国日均消耗进口冷冻食品数量巨大,暂停进口“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切实际。

 

记者注意到,为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国门”的风险,11月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出通知,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和包装全面消杀,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陈思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