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主裁高亨进。资料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记者 周萧)裁判是2020中超躲不过去的话题。赛季结束之际,关于裁判留下的最深印象是这两个画面——上海申花与上海上港德比战前,裁判集体来到下榻酒店门口,为该场比赛执法主裁马宁送行;吹响北京国安与上海上港的季军争夺战第二回合比赛终场哨后,47岁的主裁判郭宝龙闭目仰天祷告。


因疫情原因,中国足协在联赛第一阶段并未邀请外籍裁判执法,前14轮所有比赛的执法工作均由国内裁判完成。中超爆发了罕见的裁判争议,俱乐部申诉、足协回应、球迷“查论文”……高亨进与金希坤两名韩国主裁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来到中国执法第二阶段比赛。但即便是外来的和尚也难念经,与青岛黄海的保级大战里,因不满高亨进的判罚,武汉卓尔教练组成员甚至一度冲入场内示意队员罢赛。


于国内裁判而言,今年联赛外籍裁判执法场次少,是难得的提升与锻炼机会,但因能力水平、执法经验和其他原因出现的判罚争议,同样影响了裁判群体的公信力。为了缓解矛盾,中国足协甚至在第二阶段第三轮首回合结束后发布了裁判执法相关数据,裁判工作透明化是足协迈出的第一步。


从该轮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裁判场均跑动距离达到10549.5米。长期封闭、赛程密集、执法压力大是对裁判员的考验。如今国内裁判被人诟病的业务能力是以往中超长期依赖外籍裁判留下的弊端,缺了的课总要补,当联赛尘埃落定之后,或许人们也能对这个同样为中超付出很多的群体说一声理解。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