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迎来新的部门和专项基金。11月22日,“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秘书处正式揭牌。今后,该论坛将围绕多个方面,开展各类专业的阅读研究、阅读推广活动。在当日举办的“阅读促进社会公平”主题沙龙上,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志庚、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儿童作家童喜喜等各界论坛成员分享了对阅读与社会公平的思考和见解。

 

论坛成员及嘉宾为秘书处揭牌。论坛主办方供图


论坛秘书处将组织“跨界阅读对话”

 

记者了解到,韬奋基金会将为“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秘书处成立专项基金,将每年召开一次“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年会”;每月组织一次“中国阅读大讲坛”,邀请一名论坛成员就自己的研究成果举行公开讲座。

 

此外,据论坛主办方介绍,“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秘书处还将组织“跨界阅读对话”,邀请社会各界、尤其是受大众关注较少的各学科著名人士与论坛成员进行对话,就共同关心的阅读问题展开讨论。根据推动全民阅读的需要,自立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向社会发布研究成果;以不同的阅读场景为对象,如图书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企业、基金会等,推进基地建设,长期跟进、深入推动一线的阅读行动,进行行动研究等。

 

据悉,“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是一个成立于2019年的跨领域高端学术团体、非营利性民间独立智库,由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志庚、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等人共同发起,专注于中国阅读问题的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全民阅读的深入持久开展。截至2020年7月,除发起成员外,论坛成员还包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韦力、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志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朱永新、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北京作协副主席曹文轩等。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发言。他认为读书识字是阅读的第一要义,是人们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论坛主办方供图


各界成员探讨阅读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当天,在“阅读促进社会公平”主题沙龙上,王志庚、白岩松、童喜喜等不同领域的论坛成员,从各自的行业视角出发,分享对阅读与社会公平的见解。

 

王志庚认为,阅读是存在一定“门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由、平等地阅读。“一个人要想获得接受教育、自我学习发展的机会,进而平等地参与社会,就首先要学会阅读。”

 

“如果阅读不能实现自由平等的获取,就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壁垒、知识鸿沟,影响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进而导致阶层的分化。”王志庚认为,阅读之所以会存在不公平,主要有三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学会阅读”,即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识字的能力;第二道门槛是“有经济条件阅读”,即社会上仍有群体因没有经济基础,导致不能购买图书等文化商品;第三道门槛是阅读的特殊需求,即目前生理障碍者、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群等弱势群体,尚无法享受公平阅读。

 

让王志庚看到希望的是,公共图书馆正成为促进阅读公平的社会制度安排,有效打破阅读的三重障碍,实现自由平等的阅读。“今天中国县级以上有3000多家法定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如果加上中小学、社区图书馆,我们社会的公共阅读空间应以几十万计,这些图书馆提供的都是没有门槛的免费服务,而且所有的图书馆共同组成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图书网络,这些正在促进社会阅读公平。”


白岩松也认可公共图书馆对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未来要促进社会公平,还需进一步降低门槛、向社区开放,“社区图书馆,将是民众近距离获取文化公共生活的自由空间。”

 

白岩松还表示,“课外阅读”是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比原来更廉价,课堂上老师才讲到第三章,学生用手机已经能搜索到第八章。”因此,教育现在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需要基于阅读的智慧的传递、经验的传递、思维的传递。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发言。论坛主办方供图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朱永新发言。他表示,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当社会能够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论坛主办方供图


在童喜喜看来,阅读的确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但前提是必须保持对阅读和阅读推广自身的反思。她举例称,为了以阅读促进社会公平,她曾多年致力于乡村公益,将图书送到乡村学校的图书馆中。“但是在回访中我也看到,在有的学校,图书送去几个月后,连包裹都没有拆,仍然堆在屋子里。”因此,童喜喜表示,在做图书公益活动时,送了书不等于孩子开始了阅读,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启蒙。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才会有真正好的阅读效果。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