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背靠史家胡同,站在院外,可以望到CBD的高楼,周围1公里左右覆盖东单、金宝街、银河SOHO、王府井等商圈。但这个四合院里的居民,却要每天骑自行车出门上厕所。

 

今年开始,北京市东城区在景山、安定门等7个街道的44个院落开展试点。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就是其中之一,居民骑自行车上厕所的历史即将终结。


11月23日,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工人正在铺装地砖。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愿望就是在家里安个马桶”

 

11月23日中午,记者来到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看到工人正在铺装地砖。院内重新规划了多处下水井的位置,其中就有化粪池的竖井。

 

在这里住了67年的刘大爷恰好去外面上厕所回来,他跟记者说,他打小在这儿住,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安个马桶。“谁没有个‘三急’?我们院儿周围没有厕所,得去干面胡同上厕所。走路去要5分钟,我都骑自行车去。”

 

刘大爷的老伴陈阿姨上厕所更麻烦。前几年院里坑洼不平,她不小心摔倒,现在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走到厕所得10分钟。

 

年初,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纳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2020年“美丽院落”项目。规划师和设计师经过调查发现,院内共有居民12户,居住密度较高,居住面积狭小。由于朝阳门南小街沿线缺乏公共厕所,胡同内公共厕所距离较远,居民改善厕所条件的诉求强烈,在疫情期间胡同实行出入管控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经过一遍遍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设计师团队拿出方案,清理杂物、铺装地面,增加化粪池和净化槽等,为引入户厕预留条件。

 

为此,要先对原有煤棚、杂物进行清理腾退。刘大爷十分支持,“以前第一间棚子就是我的,2平方米,装锅碗瓢盆等杂物。我第一个拆了。这个改造真是给居民解决问题,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居民没掏一分钱”。

 

如今,刘大爷一家马桶都买好了,下水口也已经预留,就等正式投入使用。

 

44个院落“一院一策”

 

东城区环境办副主任王涛介绍,2017年至2019年的“百街千巷”整治提升工程,改善了东城区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院内环境逐渐成为居民关心的话题。

 

今年年初,东城区启动了“美丽院落”治理试点工作。经过征询居民意愿,在景山、安定门等7个街道的44个院落开展试点。


东城区组织街道和设计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座谈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线下方式,逐户调研,深入摸底院落问题成因及居民的需求与建议,实施“一院一策”方案设计,同时邀请城市设计、古建等专家审核方案、出谋划策,确保改造既保护传统风貌,又满足居民需求。


前不久,东四街道召开“美丽院落”居民意见征集会,设计师与居民一起就育芳胡同2号等4个院落的设计思路开展“头脑风暴”。育芳胡同2号是低洼院,地下还有历史遗留的防空洞,住户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出行安全和排水是这个院落改造的重点。

 

朝阳门南小街205号院的化粪池则使用了新技术——污水初级处理的微生物净化槽技术。这种技术可有效净化生活污水且减少清掏次数,尤其适用于无法实现大规模市政改造的老城地区,并已在法源寺等地平房院落改造中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由街巷延伸到院内

 

目前,7个街道的44个“美丽院落”项目已陆续开工,力争年底完成改造,届时将惠及502户居民。

 

“一个院子改造好了,旁边的街坊邻居都会来看,实现以点带面。接下来的几年,将把这种向院内延伸的街区整治行为拓展到全区各个角落。”王涛表示,现在已经开始征集2021年的试点院落。

 

为了实现“美丽院落”可持续发展,东城区将固化形成“美丽院落”标准,将便民维修、清扫保洁等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由街巷延伸到院内,多方共同维护院内环境。

 

王涛表示,他们将推动完善院管会、居民自管会等自治组织建设,组织修订院落公约,开展居民评选、院落挂牌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让院内的生态实现良好循环。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协作记者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