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12月16日,在广州增城“幸福田园”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几个技术人员站在地头使用新一代无人机,在自主规划好航线后,无人机开始实施精准喷洒作业。近年来,无人机、AI等新一代智能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发展迅速,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5.5万余架,预计2020年,数量将达到10万架,植保无人机保有量逐年递增,农业无人机迭代更新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无人机喷洒作业。受访者供图


精准喷洒 未来可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

 

12月15日,在广州展出的一台可实现喷洒、播种和测绘的三合一无人机,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原来这是当地科技公司对外发布的农业无人机新品。现场,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介绍,此前的无人机打药高效便捷,但无差别均匀喷洒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新的无人机可在喷药前“开处方”,实施精准喷洒农药。

 

何为“开处方”?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就是无人机搭载睿图功能模块,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影像与AI图像处理芯片,可实现全自主飞行拍摄、拼接和分析农田影像,10分钟可完成100 亩高清测绘。测绘完成后,自动生成施药方案,原来的“均匀喷洒”变成了“手术刀式精准喷洒”。彭斌表示,2021年,这一款产品服务的农田可降低10%农药量,在未来2-3年,希望把农药量再一次降下来,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

 

与此同时,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等产品更新换代,可以实现智能播种、喷洒和割草等功能。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表达了关于智慧农业的畅想,未来的无人农场,地面上是机器人,天空中是无人机,云端有AI……通过科技力量及产品,构建出一个全新的高智能农业生态,重塑农业的生产效率。

 

农业无人车。受访者供图


适应国情 农用智能无人设备大多小型化

 

新京报记者走访“幸福田园”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时发现,这些可应用的智能无人设备,大多个头小,比起大型农机显得小巧玲珑,运行起来尤为灵活。其中,一架农业无人机,桨叶折叠时,机身长、宽只有1米多,小小的体积,植保作业效率可不低,最高1小时可达220亩。

 

彭斌介绍,这样的研发设计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我们不同于美国等国家,中国农田大多地块小,丘陵山地多,小机型定位精准化,播种、除草、收割等这些操作,功率小、机型小巧的设备就可以满足。

 

服务小农 专业农服人员显身手

 

现阶段,中国大多数土地还是零散小地块,小散农户都买几万元的无人机并不现实。那么,小农户如何和智慧农业联系起来?彭斌表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中间还需要专业的农服人员,通过植保站辐射零散农户。

 

近两年,农民对智慧农业有了或多或少的认知。家在河北藁城的苏先生告诉记者,镇里的农资站点,为了卖农药增加了无人机打药服务,还有专门的飞手用无人机打药,一亩地收费10块钱,比起人工来时间快了不少,农忙期间地里时不时有无人机打药,“人工打药一亩地还得7块钱,现在打药的人少了,有时候还不容易找到。”

 

农业无人机。受访者供图


在农业领域,一直缺少专业人才,近年来,农业科技公司纷纷加大布局,尤其是在智慧农业中,人才的布局也越发被重视。“从职业飞手到专业的农服人员都需要大量培训,不仅仅是飞行问题,还需要对作物生长、用药、施肥,乃至农业的整个生产环节都要进一步了解,才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彭斌表示,这一次的新品发布会吸引了数百个经销商,其中有不少也是飞手转做农服人员,服务农户效果很好。此外,企业开设的农学院,目前已经培训了近10万新农人。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