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对此,在昆仑健康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看来,这段话给市场吃了“定心丸”。他还预测,未来的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大概率是与6%左右的经济增速相匹配。

此前市场普遍担心明年在疫苗问世后,政策环境会边际收敛,导致禁用环境收紧。那么,为何明年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在张玮看来,首先,从历史经验看,国内市场对于“紧信用”的担心是建立在“去杠杆”基础上的。从政策转向到杠杆真正收敛并非一蹴即成,而是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第二,从当下经济形势看,受制于新冠影响,我国2020年经济前低后高,一季度GDP -6.8%,二季度3.2%,下半年单季又基本都在6%左右,前后相差悬殊。这就意味着明年的GDP同比同样存在“前高后低、前后相差悬殊”的可能性,尤其是明年一季度GDP预期在17%以上。这还只是国内自身的复苏节奏。如果结合明年年中(亦或下半年)发达经济体率先完成疫苗接种,迎来强劲复苏,处于防范资本外流的考虑,我国在明年下半年就更不具备“紧信用”的环境。此外,从风险角度看,现在是债务的积累期对应经济的衰退期,而不是过去的债务积累期对应经济的繁荣期,这时候的货币政策如果退出不当的话,就会触发一些风险。考虑到“降/稳杠杆”有多重手段,紧信用只是其中的一种。通过企业并购重组的方式降杠杆的可能性更大,“紧信用”并非唯一选择。

对于明年具体的货币政策取向,会议指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对此,在张玮看来,这实际是强调非特殊时期,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由于基数原因,明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会非常高,而下半年经济大概率回归长条。“初步判断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会达到17%左右,尽管数额很高,但意义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明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三、四季度GDP同比在6%,或许这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合理增速’。这意味着,未来的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大概率是与这个6%左右的经济增速相匹配。”

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外会议指出,“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而从今年的实际操作来看,采用的是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做法。在张玮看来,以地方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是地方执行财政政策的新的内容,意味着地方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角色越来越重要。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今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开启新一轮的快速升值,截至目前基本维持在1:6.5左右。对于明年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形势,张玮指出,一旦疫苗接种和美国的地产周期形成“螺旋式促进”,美元汇率乃至美元资产都存在“反转”的可能性。如果确实,明年下半年全球汇率市场会面临较大波动。“正是因为我国政策当局高瞻远瞩,提前预估到了这种波动的可能性,所以才提出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赵泽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