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栾若曦)当地时间1月6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预测,民主党即将赢下佐治亚州,将参议院最后两个席位收入囊中。民主党与共和党将在参议院各占50席位,届时民主党人、当选副总统哈里斯或将投出关键性的一票。

 

佐治亚州决选关系着参议院控制权的归属,引发全美瞩目。根据当前得票数据,预计民主党时隔6年将重新控制参议院,也是民主党时隔10年后再次实现“三合一”,将参众两院与白宫同时握在手中。2008年总统大选后,民主党也曾同时控制两院与白宫,不过民主党在两年后的中期选举中丢掉了众议院控制权。

 

民主党在参议院获得微弱优势后,两党接下来有何反应?这对于传统“红州”佐治亚州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共和党人:“这事儿都怪特朗普”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共和党战略专家认为,正是特朗普混乱的执政方式导致了他们在佐治亚州决选的失利。

 

一名参与佐治亚两场选举的高级共和党官员评价道,“自谢尔曼将军(南北战争期间的北方将领)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这么多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据CNN报道,佐治亚州州务卿办公室投票系统执行经理Gabriel Sterling认为,共和党人在关键竞选中失利,这都要怪特朗普。“特朗普在共和党中引发了一场‘内战’。”他补充道,“作为一名共和党人,我被他激怒了,共和党人需要团结起来,对未来有统一的看法。”

 

许多共和党人将佐治亚州失利归咎于特朗普。/CNN报道截图

 

根据出口民调机构“爱迪生研究”调查,特朗普未经证实的选举舞弊指控可能的确削弱了选民对选举系统的信心。

 

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凯文·克拉默在接受CNN采访时也表示,特朗普关于选举操纵的言论无甚用处。“我个人认为这没有多大帮助。而且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在去年11月的选举中,珀杜参议员甚至比特朗普表现得要好,但是这次却有选民没有出来投票。”

 

当地时间1月6日,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米特·罗姆尼评价佐治亚州的决选,“事实证明,告诉选民选举被操纵并不是让选民投票的好办法。”提及特朗普,罗姆尼指出,“特朗普不尊重美国选民,让选举系统蒙羞,让总统一职蒙羞。”

 

美媒称“三合一”后拜登仍需妥协

 

与共和党内部的相互指责相比,民主党的氛围则显得轻松许多。

 

拜登发布推文祝贺奥索夫和沃诺克在决选中的胜利,“佐治亚选民昨天传达了一个响亮的信息,他们希望能对我们当下面临的危机立刻采取行动”。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发布声明称呼自己为“多数党领袖”。“这感觉像是崭新的一天,6年来第一次,民主党将在参议院占据多数席位”。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也指出美国将有一个由民主党领导的参议院。

 

为何佐治亚的两场决选对拜登意义重大。/BBC报道截图

 

《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佐治亚州的两场决选结果或表明拜登的政治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BBC指出,民主党掌握国会两院,这将为拜登未来的立法道路扫清障碍。拜登可以在任期的头两年走上立法的“快捷通道”,也可以在最高法院法官任命上占据优势。而最直接的影响是拜登可大胆提名内阁重要职位人选,无需担心不会得到参议院确认。

 

美联社指出,民主党赢下参议院,这也有助于拜登在执政中设置议程,其中包括自由派的优先事项,如提高最低工资、批准额外经济刺激措施以对抗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以及扩大医疗保健覆盖范围。

 

就在自由派正为国会即将出现的“新愿景”欢呼时,《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民主党仅在参议院有微弱优势,拜登在国会的工作仍会受到严重限制。参议院大多数法案需要得到60票才能通过,两党各占一半席位,因此,拜登可能需要通过不断妥协,争取中间派选票,才能实现他的目标。

 

逐渐变“紫”的佐治亚州

 

几十年来,佐治亚州作为南方保守“红州”,一直是共和党的大本营。自1992年以来,两党在佐治亚州一共举行过8次决选,而共和党赢下其中7次。

 

民主党是如何赢下佐治亚州的。/CBS报道截图


美联社指出,不论是拜登时隔近30年赢下佐治亚州,还是这两场势均力敌的决选,这都表明佐治亚州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摇摆州”。而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口结构变化推动的。随着年长、倾向于共和党的白人选民去世,他们被更年轻、更多元化的人群所取代。还有许多选民带着他们的政治立场从其他州搬到佐治亚州来。人口统计趋势显示,佐治亚州正变得越来越“年轻”。

 

选后民调显示,民主党在30岁以下选民中的优势大幅增加,在少数族裔中尤其是非裔男性选民中的优势相较去年11月选举时,也大幅增加。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民主党人普遍认为是前佐治亚州州长候选人斯泰西·艾布拉姆斯领导的项目推动了该州民众的政治参与度。2018年,艾布拉姆斯本有希望成为第一位领导佐治亚州的非裔女性,最终她以微弱劣势惜败。美联社认为,她的出现无疑激励了非裔选民参与政治活动。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