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数字经济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如何与民生结合?今天(1月21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网络云采访活动举行,8位委员围绕“不负人民重托,建言首都发展”,通过市政协履职APP平台接受媒体采访。


据了解,这在市政协全会上是第一次,既是根据会议疫情防控要求作出的调整,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委员走上前台,面对媒体和网民,展现新时代委员履职风采和责任担当。


1月21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网络云采访活动举行。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保证数据安全要筑牢三道“防线”


数字经济是最近的“热词”,它也在“两区”建设发布会上频繁出现。科技界委员、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数字经济将发挥三大关键支撑作用,即基础性支撑、结构性支撑和系统性支撑。


“十三五”期间,北京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3万亿。他说,面向“十四五”,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新冠疫情交织叠加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将带来更多的“确定性”。


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屈庆超认为,要筑牢三道“防线”。一是制度防线,北京未来要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在制度设计和立法方面要有地方层面的先行先试,特别是法规的细则要走在前面,以便让数字经济相关的群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监管防线,要运用新的监管方式,做到科技监管、智能监管和精准监管,保护好个人隐私。三是技术防线,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区块链等,既能够让数据发挥价值,又能够做到数据安全。


支持重点专科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特色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教授程凯称,《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各级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此指导下设计相应的引导项目,支持重点专科在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防治等领域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他指出,目前北京面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因此要加强对中医药基层服务人员的培训。“我们调研发现,中医药服务各种诊疗技术中,针灸、推拿等技术体验性强,对很多慢性疾病、劳损性疾病、退行性疾病效果好,老百姓乐于接受,因此要强化这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技能提升。”


目前,北京市中医局已经建立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北京市文旅局也有中医药的非遗保护项目。程凯建议,跟工作室和项目相互结合,推动专家为基础人才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


培训模式如何创新?他举例说,北京中医药大学去年开展了丹心计划,即遴选100名硕士研究生到社区工作两年,再回校读博士,既解决了基层人才的不足,也让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了创新模式。


新京报记者参与网络云采访并提问。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延续现代生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这项工作如何与街区更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相结合?北京市政协委员郑实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能简单看成是风貌保护和文物保护,而要将历史文化资源看成一个整体来保护。名城保护不是简单的修复文物、发展旅游,而是要延续现代的城市生活,解决民生改善、产业置换、人口疏解等问题。


他说,街区更新不是大拆大建,是通过建筑改造和公共环境的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要注重‘里’”,用绣花的态度来对待。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方面。郑实称,中轴线是一条历史轴,长安街是一条现代轴。“最近我们做了一个长安街沿线风貌的城市设计研究,把沿街主要建筑的高度、轮廓、色彩、风格、空间关系做了理性的梳理和分析,目的就是要体现北京庄重、典雅、大气的文化风貌,这也就是在响应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郑实强调,不能制造新的假古董,来表现历史风貌。现代风格的建筑,只要在规划格局、比例、尺度上找对了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样可以体现与传统建筑的和谐统一风貌。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影记者 李木易 王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