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一段时间以来,在我们高校教师的职称评价当中,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等不良倾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月2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在发布会上指出,破“五唯”是近年来教育评价、教师评价方面的重要导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刘冬梅表示,这次改革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围绕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举措。

 

刘冬梅表示,在破除“五唯”、克服“五唯”倾向方面,这次改革中提出,不以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评价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论文发表数量、引用情况、期刊影响因子等仅作为评价的一个参考,核心是要评价研究本身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

 

《指导意见》还提出,不得在职称评审中简单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不得将出国(境)的学习经历、获得人才称号情况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目的就是要避免将某一个条件或者指标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

 

“‘五唯’破了之后,评什么,怎么评?”刘冬梅介绍称,改革措施中强化了师德和教育教学的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同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审中所占的比重。

 

此外,评价机制突出质量导向,探索将项目报告、技术报告、学术会议报告、教学成果著作、论文、创造的作品等高水平成果作为代表性成果,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贡献等情况。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以及高校招聘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坚持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还可以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刘冬梅称。

 

刘冬梅表示,还将实行分类评价,强调同行评议。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专业门类,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类别教师的实绩、贡献、能力,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强调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鼓励探索引入外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专业评议意见。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