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昨天(1月31日)是农历腊月十九,再过一个多星期就是春节了,按照往年惯例,此时早已是旅客们离京返乡的高峰,可北京西站候车室内的乘客却寥寥无几。根据铁路部门的预测数据,今年春运北京铁路的旅客发送量比往年下降七成。


虽然旅客人数减少了,但铁路人的担子一点也没轻松。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被称为铁路系统内部的“疾控中心”。疫情期间,除了日常监督车站、列车的防疫措施是否到位之外,还需要每周给车站做“体检”,进行环境核酸采样。


北京铁路医研中心的监督员在对列车的扶手进行采样。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检查车站商户的健康登记表、消毒液配比


“您好,我们来检查下防疫工作情况,请把进店登记表和消毒液瓶拿出来。”昨天上午9点,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的监督员赵正一、王畅然像往常一样,带着各种检测用具走进了北京西站内的一家餐厅。


记者注意到,北京西站每家商户的进店处,都会有“北京健康宝”的登记二维码,以及为不方便使用手机的旅客提供的纸质登记表,测温枪、免洗消毒液也是标配。


北京西站某餐厅内,北京铁路医研中心的监督员在检查顾客进店登记表。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检查完进店登记表和健康码后,赵正一从工具袋中取出了一沓试剂纸测试消毒液中氯含量,他用棉签轻轻从商家准备好的消毒液喷壶中蘸了几滴,涂抹在试纸上,几秒钟后,黄色的试纸在氯的作用下就变成了棕褐色。


“咱们这个标准虽然是符合消毒的标准,但还是稍微有点浓了,可能会对物品和旅客的衣物造成破坏,下次注意控制下消毒液的配比。”赵正一对照着手中的有效氯浓度表,向门店负责人嘱咐道。随后,他又提醒门店人员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


除车站的商户、经营者外,车站铁路系统内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所有进站列车的乘务人员也都是监督员们的监督对象。他们的检查是不打招呼、直接抽查,消毒液应该按什么比例配置?若出现发热乘客如何应急处置?对于监督员提出的问题,乘务人员必须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出来才算合格。


赵正一告诉记者,他们作为监督员的任务就是对站内所有亮证经营的商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公共场所卫生情况、是否存在卫生死角、疫情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经过长期的监督检查,现在商户几乎都自觉遵守防疫规定。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严格按照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并反馈,对需要立即整改的问题以记录单的形式通知相关人员立即整改,力争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车站商户内工作人员的手部也需要进行环境核酸采样。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邀请抗疫专家授课 缓解消毒队员恐惧心理


张志京是北京铁路医研中心卫生监督一科的主任,在疫情期间担任车站消毒处置组组长,他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可以说是北京铁路医研中心最忙碌的时候。


“去年1月23日,在接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命令后,我们不到10分钟就从众多报名者中挑选出了36名消毒队员编组成队,迅速成立了北京铁路医研中心车站消毒处置组。负责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车站重点部位和所有列车的消毒应急工作。”张志京说,那时候大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很有限,多多少少也有些担心,好多人甚至不敢跟家里说自己在车站干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摆脱恐惧心理,他们还请了不少同样参与过抗击非典的专家来授课,从如何戴口罩、穿脱防护服,到消毒的规范,再到如何转运发热旅客、疑似患者。“我是曾经参与过‘非典’时期疫情防控工作的‘老兵’,自己能做的就是守在第一线,带领大家做好防护,通过严谨、规范的操作流程,克服工作时面临的恐惧。”张志京说。


当时,赵正一、王畅然也长时间参与了站、车应急消毒和高风险旅客的转运工作。回想起第一次处置发热旅客时的场景,王畅然仍记忆犹新。“那天晚上,有名抵京旅客在旅途中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状,不仅发热还一个劲儿地咳嗽。”王畅然说,第一眼见到这名旅客时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越跳越快,但上车后也就顾不上害怕了,“为了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我们要迅速完成对车厢内的无死角消毒,然后等待120救护车将这名旅客转运走才算任务完成。”


赵正一说,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镜、裹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防护镜里特别容易起雾,走路都非常困难,更别提完成工作了。幸亏有老大夫带着,他们会细致地教大家如何穿脱防护服,并传授一些实用经验。“后来疾控中心的老大夫们传授了一个小妙招——用棉签蘸上些碘伏轻轻涂抹在防护镜的内壁上,这样就可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抑制水雾凝结在镜片上。”


疫情防控初期,车站消毒处置组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来自不同车站、不同车次列车长报告“有发热旅客”的电话。经常是列车还未进站,就接到了紧急消毒任务,然后麻利地穿戴防护装备、拎上10多公斤重的消毒桶,以最快速度奔向站台,在10分钟左右对车厢各个角落进行无死角消毒。


环境采样每周至少80个点位 下水道也是关注重点


起初物资供应不上,车站消毒处置组队员们累了想休息时,防护服都不舍得脱,也不敢喝水和上厕所,只能是卸下消毒桶在站台上稍微休息会儿,再去执行下一个消毒任务。


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车站消毒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补强。今年春运,北京铁路医研中心不用再承担站、车的日常消毒任务,而是交由各站自行完成,他们又投入到新的任务当中。有的负责站、车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有的参与公共区域外环境新冠病毒采样,有的负责化验……


根据规定,车站、列车每周需要进行一次环境采样,每次至少选取80个点位。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对赵正一、王畅然而言,他们最重要的工作要数每周一次的车站、列车环境采样了,每次至少选取80个重点点位进行采样,其中包含进站的安检设备、身份证检票闸机,餐厅内的收银台、自助点餐机,候车室内的座椅、洗手间等区域。采样时两人一组,一人负责采样,另一人要逐一登记采样区域信息,全部采样结束后,要立即将样本送到北京铁路医研中心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北京铁路医研中心的监督员在对安检进站区域内的各种设备进行采样。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记者了解到,在抽检时,他们不仅会重点关注客流量集中的区域,还会留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地方,例如,餐馆的下水道也是他们检查采样的重点。“如果所购食品中有新冠病毒的话,在清洗时病毒很可能会顺着水流附着在下水道位置,因此洗菜池、地漏口我们也不能放过。”


为了确保环境采样结果精准,同时也为了保护自身安全,监督员在执行环境采样时都必须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冬天防护服里即使只穿一件制服衬衫也会感觉很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后背就会湿漉漉的。夏天则更加难受,一次三个小时的任务完成后,浑身上下都像水洗过一样,脱下鞋套后汗水直接就顺着裤管往下淌。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