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刘远举

 

近期,31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出炉。


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高居榜首,是唯一突破7万元大关的地区;北京以69434元排名第二,浙江以52397元位居第三名。


30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实现正增长


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数据历来备受关注。它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括现金收入、实物收入等。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比2010年增加一倍。


2020年各省人均收入中,除了湖北为负外,都出现了正增长。湖北的负增长不难理解,作为疫情的重灾区,湖北受创严重。


这个数据,总体上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高效的抗疫措施,取得了成功。中国经济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逆势增长。在世界经济因疫情面临几十年罕见之大衰退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个背景下,居民收入自然可以保持持续增长。


这个局面在全球都是非常难得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但支援了全球抗疫物资,也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动机。不少专业机构预计,在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的舒缓,中国经济还将出现报复性增长,将超过6%,达到或超过8%。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居民可支配收入仍有望保持正增长。


1978年来消费首次负增长值得注意


但是,也应看到,经济数据中也有一些隐忧值得注意。居民收入虽然增长了,但增速却下降了。收入增速的下降,引发了消费下降。中国消费出现了197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981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9%。此外,2020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增长2.9%,低于预期值3.2%。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第一个季度,消费受到极度抑制;在第二季度,为了避免疫情传播,人们更多还是选择呆在家里,减少外出,也会抑制消费。


还有一个原因是储蓄意愿增加。经受过疫情冲击之后,一些居民收入低于预期,或出于避险的需求,会增加现金持有,增加储蓄。由此,2020年中国住户储蓄比2019年同比多增1.6万亿元。这自然会影响消费。


因此,2021年,应继续加大内循环力度,扩大内需,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增加转移支付、现金消费补贴力度,刺激居民消费意愿。


2020年1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未来三大城市群仍是人口的净流入地


从区域角度看, 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和无锡。其中,前7个城市人均收入超过了6万元。


一线城市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一线城市的优势来自于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收入行业。此外,一线城市的总部经济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从地区上看,10大收入最高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其中,长三角优势很突出,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无锡都在长三角。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具有特色优势的县级市,也有部分城市收入水平相当高。义乌小商品经济发达,金融活跃,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0815元,经营净收入达13573元,财产净收入为18468元,共计71210元;不但领跑全省,也超过了北京、深圳、广州三个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


此外,浙江的慈溪等县级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都接近6万元大关。这意味着发达的民营经济,形成规模效应后,具有全球性优势,对提升居民收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从省域数据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内陆省份内蒙古,也进入了前十。这当然与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内蒙古的煤、金属矿、稀土、天然气、都非常丰富,此外还有新型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另一方面,内蒙古人口相对较少,此消彼长之下,内蒙古人均收入就较高,进入了前十。


城市人均收入表是未来人口流向的风向标。


不过,真正决定人口流向的是城市人均 GDP,人均收入。这与个体在一个地区的发展收入、机会息息相关。


以美国为例,各州的人口与 GDP 相差极大,分布极不均衡,但各州的人均 GDP 是接近的。


美国是一个人口流动自由的地方。这意味着,人口流动的均衡状态就是各地人均 GDP 接近。人均收入是一个与人均GDP高度相关的指标。也就是说,人会流向高人均 GDP、高人均收入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未来三大城市群仍然是人口的净流入地。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吴兴发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