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分账剧“角逐”的,有很多入行时间不久的“新人”,譬如90后导演“猫的树”(袁爽),他执导的《如此可爱的我们》获得了豆瓣8.2的高评分。他被分账剧哪些特质吸引?如何看待To C模式分账剧的前景?

《如此可爱的我们》剧照


一开始没想做分账剧


《如此可爱的我们》是90后新人导演“猫的树”的第一部分账剧,却成为2020年分账剧的一抹亮色——分账收益算不上顶级,开播后却打破了爱奇艺平台一直由古装甜宠题材保持的分账剧热度纪录,同时成为2020年度豆瓣评分最高(8.2)的分账剧,评分人数超过7万且仍在上涨。“猫的树”告诉新京报记者,一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想着要做成分账剧,项目推进过程中跟平台沟通了解到分账剧这种To C的形式,决定尝试一把。

 

开播前几天还在担心会不会亏本


“当时包括平台,还有身边的朋友都说过,可能古装题材比较适合做分账剧。但我们比较喜欢和擅长的一直是青春校园题材。如果因为之前古装题材成功案例比较多,就把这个剧本改成古装,或者重新做一个古装的剧本,对于我们来说风险更大。”他坦言,决定用青春题材尝试分账剧之后,团队也有过担心,毕竟第一次做分账剧什么都不懂,没什么预期也没有太大的信心。直到开播前几天,团队还在群里讨论“这部剧会不会亏本啊”,没想到播出效果好得超出了预期。

 

创作周期更短,更能完整体现导演意图


《如此可爱的我们》之前,“猫的树”也拍过To B模式的平台定制剧。他坦言,To C模式的分账剧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是分账剧比定制剧的创作周期更短。定制剧从立项开始就得花很多时间跟平台沟通,经历平台内部过会等流程,沟通时间成本很高,但分账剧不需要经历这些程序。其次,分账剧能够更完整体现导演的意图。定制剧目前平台话语权更大,平台对剧本修改、演员选择给出的意见,导演要遵从。“这样多多少少会破坏导演对作品的构想,我自己是做导演的,可能每个导演都有这样的执念吧,希望作品最后呈现出来是最初脑海里的那个样子。分账剧平台是不出钱的,就不会强加很多意见。”

《如此可爱的我们》海报

 

分账剧领域出现过很多“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新成立的影视公司,既赚了钱又打响了招牌。“猫的树”则认为,比起全新的影视公司来说,分账剧的形式更加适合还没有成熟作品的新导演。“分账剧并不是都赚钱的,亏的也有不少。分账剧需要自己出钱去拍,如果一个创业新公司贸然去做分账剧,压力还是挺大的。但对新导演来说,分账剧是比较好的机会。尤其之前没有成熟案例的导演,在跟别人聊项目的时候其实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权,但如果是分账剧的话会好一些。”

 

把钱花在观众看得到的地方,尽量压缩成本


新人新公司过去一直是分账剧创作端的主力。但随着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很多传统做TO B剧集的影视公司也陆续入局,参与分账剧领域的竞争。作为这个行业的新人,“猫的树”并没有因此感到压力。“分账剧是所有的做剧模式里,商业属性最强的一种,它是纯To C的,大家需要做到的都是压缩成本,利益最大化。”而在这方面,他认为大公司虽然拍剧的资源和经验都比较丰富,但他们习惯了拍一些大制作的剧,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做事的模式,这会导致大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相对于小公司更困难一些。

 

在他看来,做分账剧最关键的是要把控好艺术和钱两个方面。“艺术”上,分账剧的剧本尤其重要。分账剧在流量、宣传等各方面,相对版权剧、定制剧都没那么强,必须靠更好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钱”方面,分账剧创作者要清楚观众和业内的眼光并不一样,有些地方花了钱观众也看不出来,更需要把钱花在观众能看得到的地方,尽量压缩成本,才能保证风险更小。对于导演来说,拍分账剧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导演会更有话语权,但分账剧的钱没有定制剧那么多,他必须要在钱和艺术之间取舍,有时候得学会妥协和平衡。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