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截图。


据媒体报道,2月22日,因为反对语文老师被调到其他年级,阜阳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2)班的30多名学生,在这一天选择全体翘课。2月24日,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称,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解释,涉事班级翘课学生已经返回学校上课。

    

据了解,这名语文老师从二年级开始担任涉事班级的老师,认真负责,能力较强,孩子们都很喜欢。师生情深不易断,好端端的突然换人,一时之间学生们难以接受。考虑到在毕业前夕突然换老师,家长们担心会造成不适应,影响孩子以后升中学,在与学校反对无果后,出现了全班翘课的场景。

    

毋庸置疑,根据教师动态及教育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调配,本属于学校的正常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自主权的一部分。涉事班级以“集体翘课”的方式进行抗议,这样的手段确实不值得鼓励。

    

但学生和老师都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在换教师问题上,校方考量中也应嵌入学生情感接受度等因素。

    

引发舆情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已介入此事,相信事情会得到妥善解决。

    

但本是正常事由的“换教师”,却引发这么大的风波,这不无警示意义:正常的调换老师如何避免矛盾,显然值得深思。


▲资料图,图源新京报网。

更换老师之所以屡屡酿成“风波”,过于突兀和缺乏家校沟通是两大关键。

    

众所周知,中途换老师是教育之大忌。即便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更高,可不同的老师毕竟存在不同的教学风格,师生之间也需要适应过程,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具体到涉事学校,老师调整这样的大事,却是在临近开学时突然由老师本人宣布的。校方事先根本没有征求过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或者进行过任何解释,这种“硬着陆”就为后续风波埋下了隐患。

    

但这本可避免:更换老师虽然是学校的权力,但也应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意愿与知情权,及早通知家长,并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比如,可以召开家委会及早披露信息,并隆重向家长推荐新老师,让新老师事先充分展现风采。

    

说到底,家校之间本是利益共同体,如果能事先把工作做实做细,相信也能争取家长理解。即便家校双方有分歧,也有转圜余地,可以尽早协商解决。反倒是事先藏着掖着、不跟家长商量,事中也不根据家长学生反馈做出调整或及时沟通,事后难免陷入僵局。

    

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呼吁学生家长积极理性地看待老师调整,当然很有必要,学校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在前头,降低起摩擦的风险,更显关键——“未雨绸缪”四个字,终究该多领会下。

    

□胡欣红(教师)

编辑:陈静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