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婷。图/新京报网。


赵婷获奖的消息刷屏了。

 

北京时间3月1日,在第78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女导演赵婷凭借《无依之地》获得电影最佳导演奖,该片也将剧情类最佳影片奖揽入怀中。

 

《无依之地》本来就是即将举办的第93届奥斯卡的夺奖热门作品,两项金球奖的入手,使得《无依之地》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呼声更高。

 

这已经不是赵婷第一次因为获奖刷屏社交媒体了。2020年9月,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无依之地》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之后,赵婷就已经成功“出圈”,成为最受关注的华语电影新人。

 

据不完全统计,《无依之地》已在全球获得三十余个电影奖项、上百个单项奖的提名(获奖),这一令人赞叹的成绩,让人想起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的获奖之路。如果二者的道路相同,那最终夺得奥斯卡,将会给《无依之地》攀登荣誉高峰画上圆满句号。

 

网友们这次为赵婷与她的影片获奖而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她是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的中国女导演,也是第二位获该奖项的女导演,第一位是37年前的芭芭拉·史翠珊。

 

“华人”“女性”“国际奖项”……这些关键词叠合,本就有着别样的含义。

 

可以说,赵婷已接棒李安、王家卫等优秀华人导演,以新一代创作者的身份,继续着她拥有无限可能的电影梦,也点燃了更多华人导演投身电影创作与交流的热情与野心。

 

本土生长背景,国际视野,二者糅合也会赋予电影创作者更多的韵味。像赵婷这样,生于北京,喜欢王家卫电影,后来又糅合了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濡染与“他者视角”会带来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来,国内很多年轻影人已崭露头角,如《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等。而赵婷的意义在于,她会鼓励更多华语电影作者,把走向国际当成新的电影创作追求。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赵婷的“横空出世”,带来了电影集体审美上的一种变化,也会促使观众群体对“好电影”的认知产生新的理解。而来自观众的引领,向来是促进华语电影创作走向的重要力量。

 

中国观众对于赵婷所产生的亲近感,除了电影层面的认同与赞赏,还有文化血缘层面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产生于赵婷的频繁获奖,也会产生于观看电影后的心灵互动,这样的互动弥补珍贵。

 

从2014年创作首部电影《哥哥教我的歌》开始,到2017年的《骑士》,再到2020年的《无依之地》,六年三部电影,让她显露峥嵘,体现出其强大的创作能力与发展潜力——她已不仅仅是“华人电影希望之星”,也被世界影坛寄予厚望。

 

而赵婷的成功,除了可归因于拥有出色的电影审美外,她个人的格局与作品的国际视角显然是关键。


在金球奖的获奖感言中,赵婷引用了《无依之地》中一段对于“同情心”的描述,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同情心能够掀开所有隔阂,让我们走到一起”。

 

把电影角色中的“同情心”,引述到现实世界,以发表获奖感言为契机,来表达一种价值观。赵婷让人看到,她在关注电影以及这个世界的时候,是融入了自己的情绪与胸怀的。

 

而在全球疫情之年的背景下,有关“同情心”的表述,能够激发观众产生更多的联想。优秀的电影人,从来都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的人。以文艺或娱乐的手段,去深度讲述现实发生的一切,才是电影人的使命。

 

在近半年来,很多中国观众表达了想要去影院观赏《无依之地》的愿望。也有人看到影片传递出来的剧情信息后,想像片中人物那样,自驾一辆房车走向自己向往的自由之路。

 

《无依之地》在中国观众这里得到良好的反馈,充分说明它不是一部仅仅用西方逻辑讲述的美国西部故事。电影刻画出来的人物所面临的外在环境与内心深处的双重压力,会让东西方的观众都感同身受。

 

否则无法解释,这样一部貌似节奏很慢的电影,为什么会让观众寻找到它内在的紧张感,由衷地被人物所深深地吸引。

 

赵婷“出名”之后,更多人在意她给华人导演带来的荣誉,还有人好奇她的家庭、成长经历等信息,这样的高关注度是正常的。

 

但比起对赵婷个人的“围观”,从她的电影中读懂她的思想表达,或许更为重要——那是对电影人莫大的鼓励。

 

她的经历也会告诉更多华人导演:“国际化”不会是中国电影人的“无依之地”。那些糅合了更开阔视角的“有心之作”,会让文艺创作别有洞天。


□韩浩月(专栏作家)

编辑:陆玖  实习生:施可儿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