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柯锐)2021年伊始,互联网行业“大小周”工作制等用工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近日,新京智库举办了主题为“互联网企业用工大趋势”的线上研讨会。


互联网企业就业未来将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表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肯定保持持续增长。随着新技术发展,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就业,在未来也将持续增长。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很多就业,包括对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段的人员提供了差异化就业岗位。这对保就业、保收入,对提振消费、促进内需和经济增长都很重要。


不过,互联网企业就业中也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等问题。新技术一般伴随着创业机会,但红利往往更多被资本攫取,出现就业极化、收入极化等现象。互联网平台在扩大就业过程中,怎样让劳动者分享新技术的发展红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孙文凯认为,要保障这些劳动者的权益,就要有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更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反垄断力度,这是未来很重要的任务。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表示,考察中国劳动力结构会发现,外卖骑手等就业群体,其实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也还不错,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甚至超过很多白领。但是他们很难实现市民化,在城市定居并转化成市民,因此缺乏归属感。而他们如果回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挣不到钱。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对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服务制度进行改革。现在户籍制度在改革,比如有些同类型的城市实行跨地区户口积分累计互认。这将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并让他们在城市落户和发展。


劳动力市场未来会出现三个变化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改革部部长、副研究员冯丹指出,经济数字化或数字经济化,是一个发展大趋势。平台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随着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培训等业态发展,互联网用工规模还会扩大。同时,从结构上来讲,会有许多从工业、工厂迁移过来的劳动者进入服务业。


劳动力市场因此会加快市场化进程,因此也将出现三个变化。一是劳动关系会从传统的两方向三方或者多方转变。这可能是一个趋势。二是用工的主体会从单位转向社会。三是从用工机制和组织形式上,会从长期的雇佣关系转变到相对中短期的关系。


其实,我国现在的新社会阶层里,自由职业者已有七千多万人。此外,从管理上讲,会逐步地打破科层化,进入到扁平化。


冯丹表示,对应这几种趋势,从政策角度来说,需要推进这几方面的改革。首先,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要适应这种发展或者推动这种发展。其次,进行社会保障的改革。再者,要构建一个权责利对等的制度体系。最后,从具体层面来讲,对于三种平台企业(一种是平台自营的,一种是加盟和分包的,一种是新型共享的)而言,自营的平台要回归传统,承担企业责任。加盟分包的平台,要完善合作机制。新型共享平台则应该从探索视角做一些政策储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指出,现在互联网平台就业规模越来越大。此前公众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新型的就业方式,和传统不一样。现在看来,至少其中有一部分和传统就业方式是一样的,互联网企业用工的本质仍然是劳资关系,只是资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但同时,互联网企业用工制度导致劳动者面临某些潜在的风险,也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产业上进行创新,也需要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宏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编辑:王春蕊   校对: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