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截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而在提到扩大内需的具体举措时,报告进一步提到,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等。

    

要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供给侧的技术与产业创新的确不可或缺,需求侧的消费更是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扩大内需”才会被视作“战略基点”。而说起扩大内需战略,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实也曾提及,但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冲击的全球新格局下,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2020年最终消费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毫无疑问,消费已经是2020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还有相当的上升空间。

    

与目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70%、80%的消费贡献率相比,2013-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左右。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经济要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就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诸多途径,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改变储蓄观念、推动假日经济、发放消费券等,都是有力举措。但要想让大家真正愿消费、敢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才是根本之道。就此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就切中了提振内需的要害。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压力,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不可避免。在经济总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性调整,改善市场要素配置,就需要“多渠道”入手,保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比如,减税降费改革的不断落地,增加了企业收入,减轻了主体税负,事实上也起到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效果。再比如,国资划转社保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得社会保障有了强大的基石保障。这也进一步稳定了居民信心,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冲动。又比如,在“六保”中的首要任务“保就业”,更是直接关系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除此之外,要增加居民收入,还需要推动分配方式的改革进程。不仅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且还要通过财税改革等完善再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从当前来看,目前阻碍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型的最大掣肘,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放缓。如何破局中等收入增长瓶颈,已经成为我们正在面临的经济转型必答题。对于农村居民,则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和消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要从源头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点上来。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再次强调来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宏观政策上将会有更多提振收入、推动消费的政策利好,帮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以切实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沸雪(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