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玉坤)在明确“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在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方面提出诸多目标。


对此,专家表示,实现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华北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消减70%到80%。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提出,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生态环境部消息显示,“十三五”期间,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城市里的“臭水沟”“黑池塘”基本消失;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类水体“清零”,干流首次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

 

此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具体提出,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我们在治理过程中发现,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工程、系统工程,不只是河道治理,还有城市污水源头的治理、城市管网的完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关于水污染防治,我国在2015年就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水十条”。其中提到,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彭应登认为,“水十条”在制定的时候,低估了治理难度。2018年,生态环境部曾联合住建部启动专项行动,分三批派出督查组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开展现场督查。各督查组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尚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共242个,包括广州102个、深圳80个、上海11个等。

 

“现实生活中的黑臭水体情况可能比申报的情况要复杂,除了完成挂账的任务,还有很多没挂账的任务,甚至一些还清的河流也存在变臭的可能。”彭应登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但是在‘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

 

重污染天有很大不确定性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重污染天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空气是流动的,空气污染是地区与地区之间互相影响。比如,北京光靠自身治理很难独善其身,还要帮助周边的城市协同治理,提供资金、技术,实行联防联控。”彭应登认为,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疏解污染产业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区域概念。“不能简单地把污染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要在疏解过程中,注重企业的升级换代”。

 

他个人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会有很大的难度。“不确定性很大,在目前污染排放的总量还很大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污染排放和空气质量的改善,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还没有对气象条件脱敏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数,在京津地区还是一个很难的目标。乐观地看,应该是在2030年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基本实现这个目标。”

 

持续改善结构污染,污染需减排七成

 

彭应登认为,需要彻底改善空气质量,应该继续围绕四大结构性污染发力。

 

“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这四大结构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持续发力,采取措施构建长效的大气污染治理体制和机制。”彭应登说。

 

在他看来,空气质量改善的终极目标是空气质量不受气候的影响。“即使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我们的污染排放极低,不足累积构成重污染。就是说,在出现静稳的天气情况下,也能不形成重污染,空气质量的改善和变化和气象条件之间脱钩了,脱敏了,这是真正实现了空气质量改善的终极目标”。

 

彭应登估算,要实现这个目标,华北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消减70%到80%。

 

加强移动源控制,反思汽车政策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显示,2019年,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移动源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过90%。

 

移动污染源包括常见的汽车和施工机械等。“比如,农业的作业机器,虽然不在马路上跑,但也是一个移动的污染源,我们叫非道路移动机械。统计发现,这块污染源对污染的贡献在20%到40%之间。”彭应登分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标准偏低,是其污染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道路上跑的汽车基本上是国五、国六的标准,但非道路移动机械很多是国二、国三的水平,低了两三个排放标准,污染排放强度比较大,而且对它的污染排放监管以前是个盲区,以前不像普通的汽车每年都要进行尾气排放检测,现在全国都在加强这方面的治理。”彭应登说。

 

他认为,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应该对当前的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反思。

 

“目前,汽车产能严重过剩,给机动车污染的治理带来很大压力,也给城市有限的生产生活空间造成极大拥堵。”彭应登说,汽车的生产、使用到报废,包括汽车的堆放、拆解过程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无序处置等,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他认为,是到了反思汽车政策的时候了,及时调整汽车发展政策,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