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应该把《比莉·艾利什:模糊世界》和《陷害布兰妮》两部纪录片放在一起讨论,它们的主人公是不同时代的人物,如今境遇也有天壤之别,一位是当下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少女歌手,一位是人身自由、财务自由都被限制的昨日之星。


2021年2月,两部纪录片《陷害布兰妮》《碧梨:模糊世界》相继推出。


如同两部纪录片的风格,一部是慵懒明朗、毫无设计的生活纪录;一部是所有人都面目可疑、主题却指向明确的悬案复盘。同样,两部纪录片得到的反馈也完全不同,碧梨比莉·艾利什的《模糊世界》几乎收获了所有主流媒体的好评,尽管这是一部没有太多新意的私人纪录,可谁也不愿意在此刻得罪一个大众宠儿,就像没有人可以否认她才华横溢的创作;关于布兰妮的《陷害布兰妮》则是一部争议片,她的陨落过程涉及了美国媒体权力、公众认知、名利场规则等多方因素,如今是一场社会运动的主题。


之所以把如此两部纪录片放在一起谈论,不仅是她们的明星之路走向了两个极端,还因为,她们两个人几乎拥有相同的事业起点。


碧梨的幸运来自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如果以首张专辑为界,碧梨和布兰妮都是不满十八岁出道,出专辑之前,都有席卷世界的热门单曲,也都是同样的邻家女孩形象,只是一个怪异黑暗,一个甜美阳光,相同的是,都引领了青少年的风潮。我们今天谈论碧梨,会把她当作一个现象级的出现。她是数据时代的宠儿,音乐播放平台、社交媒体上的数据都在强调着她对当下流行文化的影响,《模糊世界》上线后,APPLE TV的年轻订阅用户增加了30%,APPLE TV甚至把推特账号的头像换成了碧梨标志性的荧光绿。此刻的碧梨,既是年轻人辨别同类的手势,也是新的浪潮门票,她的数据正是这一场狂欢留给互联网的票根,人们看着自己用数据创造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由媒体与公众共同参与,而在二十年前,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创造了布兰妮,随后又联手毁灭她。到今天,又努力为她发声从而得到一种当下的政治正确和个人救赎。碧梨并没有经历后者,也希望她永远不会经历,只是在狂欢的表象下,永远伴随着另一种力量的暗潮汹涌。


《模糊世界》纪录了碧梨的生活日常,而父母家人一直陪伴着她的成长。


在《模糊世界》里,凯蒂·佩里和碧梨的偶像贾斯丁·比伯告诉她,去享受未来十年的疯狂;母亲建议她谨慎发布有关毒品主题的作品;哥哥总是在鼓励她创作……虽然碧梨没有接受全部的建议,但背后的关心和爱护是能感受到的,在偶像成立的过程中,温情和包容会是重要的主题。《陷害布兰妮》里也提及了布兰妮的出道,身着校服装的MV让她成为新一代的美国甜心,她贫寒的家庭和幼年时崭露的歌唱才华又为她的成功加上了更多的滤镜。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这样的歌坛前辈纷纷示好彼时还是乐坛新人的布兰妮,她所受到的礼遇和取得的成绩,在第一张专辑发布后便让她成为当仁不让的美国偶像,一个时代的顶流。


布兰妮与迈克尔·杰克逊。


布兰妮的“一切”都成了商品


《模糊世界》以碧梨第一张专辑的创作为主线,截至2020年格莱美颁奖典礼结束,她是当晚最大的赢家,她的哥哥也获得了年度制作人奖项,在皆大欢喜的时刻,偶像贾斯汀·比伯通过视频连线祝贺了兄妹俩。


2020年年初举行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碧梨拿到了五座奖杯。


在影片之外,贾斯汀·比伯谈到和碧梨的友情时表示,他也是年少成名,走过很多弯路,差一点把自己毁掉,比伯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碧梨,避免那些不好的事情。贾斯汀·比伯和碧梨一样在网络上被发掘、培养,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成人世界里的成就,然而他差一点成为男版的布兰妮,成名之后被媒体聚焦,各种负面新闻缠身,不同的是,贾斯汀·比伯真假难辨的浪子回头,挽回了很多好感,布兰妮却没有这种运气。她一直是被围猎的目标,她的家庭,她的婚姻围绕着她的巨额财富,她的超高人气让她的衣食住行都成为坐地起价的商品,这使她成为一条流水线,线上的所有工种都在创造财富,布兰妮曾在受访时表示过不满,“身边人都会听我说话,可并不在乎我说了什么”。当布兰妮的一张街拍照片可以卖到十万美元的时候,没有人会主动停手,直到这条流水线预警,失控,毁掉,人们依旧没有散开,继续在伤痕的缝隙里更努力地攫取。


《模糊世界》纪录了碧梨与偶像比伯的第一次见面,比伯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碧梨别走弯路。


纪录片里梳理了布兰妮的“变疯”过程,在被摄影机围追堵截时,她要以友好亲民的形象应对,因为表达愤怒的代价,是变本加厉的解读和放大。采访中,人们也毫不避讳地问及她的隐私,当她愈发完美地扮演着美国甜心时,暗潮是更大的羞辱,这一切,在她和贾斯汀·汀布莱克公开恋情又狗血般地分手后开始爆发。


贾斯汀·汀布莱克分手后发表了新单曲,MV选择了和布兰妮相像的女主角,暗示在这段感情中遭遇了背叛,布兰妮一夜之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之前阳光性感的形象,成了性暗示的依据,甚至有位女性在采访中认为布兰妮带坏了青少年,如果站在布兰妮面前,会毫不犹豫地朝她开枪。这一类家长、教条式的指责其实并不罕见,但矛头通常指向放浪形骸的摇滚音乐人,布兰妮当时的音乐和形象,甚至她的绯闻,都远远谈不上带坏青少年,只是她已经完全站在公众情绪的对立面,人们等待她的不再是光环,而是出丑。


分手后的贾斯汀·汀布莱克仍在消费这段感情,他向公众分享与布兰妮的私密话题,布兰妮的形象更加一落千丈。这一切似乎也不乏预示,纪录片里截取了布兰妮的部分隐私言论,作为后来被羞辱的起点。但返回那段时间,在布兰妮的隐私言论发表后,博彩公司曾迅速为此设置了赔率。是的,她的一切都是商品,代表着利益,可以被售卖,出卖。依照利益最大化的法则,榨取完布兰妮的阳光性感,再榨取她的堕落。


布兰妮没有令旁观者失望,滑进等待她的深渊。她与童年时的好友闪婚闪离,付出了400万美元。八个月后又与伴舞再婚生子,而后再次离婚,输掉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还被前夫以私密录像带要挟,付出了1300万美元,成为谈资和笑柄。这期间她变得叛逆,砸车、剃光头、抱着孩子危险驾驶,情绪失控的崩溃,每一件事都与曾经的阳光少女形象相悖,满足了人们对她堕落的期望。即使她的种种行为是不得已的反抗,但这些背后的原因都被屏蔽掉了,验证了她在采访里的不甘,“身边人都会听我说话,可并不在乎我说了什么”。


在她终于敢向世界表达愤怒后,换来的不是自由,而是更严酷的现实。她那些“不得体”的表现被判定为精神疾病,自少年时代便长期缺位的父亲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以“终身监管人”的身份成为她人生的实际控制者。“监管人”通常针对失智和生活不能自理者设定,布兰妮显然不在此列,但她身上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她的负面情绪变成精神疾病,自此失去了生活的控制权。她的财务,医疗,工作,甚至旅行都需要得到“监管人”的批准,否则就会被送去治疗。想要摆脱监管,就需要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疾病,纪录片里提及没有人在这种逻辑下成功过。这也是如今还在进行着的“解放布兰妮”运动的开始。


《陷害布兰妮》纪录了至今还在进行着的“解救布兰妮”运动。


在过去的13年时间里,布兰妮几乎成了她父亲的印钞机,她始终摆脱不了这个噩梦。她曾申请更换“监管人”,被法院驳回。去年她又重新提起诉讼,随着外界支持的声浪,布兰妮表示出了信心,但判定结果是她父亲与信托基金共同成为她的监管人,她父亲的监管身份仍将延续,而这场诉讼也并未彻底结束。


时代并没变,变的只是需求和口味


《陷害布兰妮》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纪录片,它缺少布兰妮对这场运动的观点,也没有呈现精神疾病的鉴定过程,这使“悬案”的产生并不清晰。作为出品方的《纽约时报》在片尾备注了信息,他们曾给布兰妮发出采访邀请,没有得到回复,也不确定布兰妮是否收到了这封采访邮件。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纪录片所代表的核心,更像一种朴素的情绪,符合普世的道德感以及当下风潮,可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如今希望解放布兰妮的人们,一部分也是曾经围猎布兰妮的人,包括《纽约时报》。上个月,贾斯汀·汀布莱克向布兰妮和另一位被他羞辱过的女性珍妮·杰克逊公开道歉,除了反省自己的言行,也提及名利场里的男性所拥有的特权,但这个道歉由于太过正确,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一种变相的自保。


成名后的布兰妮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有一种万能的解释是时代变了,事实上,时代没变,只是需求和口味在变。从布兰妮出道开始,一直有独立审美和主见,她并非任人摆布的艺人,纪录片里对此也有提及,只是那时市场需要的是一个甜美的偶像,不符合这个人设的特质都被遮蔽了,她因此迅速走上巅峰,也因此迅速走向了人生的另一面。


《模糊世界》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车上,碧梨向母亲表示自己并不愿意在演出后和业界大佬合影交际,母亲答应了她,这是碧梨更幸运的地方,家人会认真聆听她的要求,而布兰妮的成长更多是被要求的。去年,碧梨也曾因为被偷拍发火,上了新闻,但公众选择和她站在一起,批评拍摄者,理解她的愤怒,合力保护这位新的天选之女。这并非能用“进步”一言蔽之,更本质的原因是人们此刻需要一个叛逆的、丧丧的偶像,碧梨是这种气质的最佳载体,就像大众需要美国甜心时,选择了布兰妮一样,因此《模糊世界》上线后,蜂拥而至的好评和赞美,总感觉有似曾相识的味道。布兰妮曾和她一样,早早兑现了自己的天赋,集万千宠爱,而她之后的命运则被天赋之外的东西左右。天赋不可复制,天赋之外的东西却有迹可循。


这两部纪录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她与布兰妮年龄相仿,与碧梨的叛逆相近,同样天才般地横空出世,最后彻底陨落,成为27岁传奇俱乐部里的一员。在她去世四年后,她的同名纪录片上映,纪录片的关键词和这篇文章相似,贪得无厌的父亲、糟糕的男友、童年偶像、格莱美、媒体、歌迷……


文/汤博

新京报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