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如何扭转单纯以升学率和分数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倾向?如何更好地推进校内外联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聚焦学生“减负”,破解“唯分数”等问题。


规范校外培训及社会竞赛将成评价重要内容


当前,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3月18日,教育部基教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特别需要校内校外联动,共同推进减负工作。既要减轻学校的作业负担,更要减轻校外的培训负担。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

 

吕玉刚表示,这次在制定《评价指南》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推进减负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中。

 

他举例,在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中,要求县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责任,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全面推进课后服务。

 

同时,把“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以及社会竞赛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推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实行双向减负。

 

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中,对学校提出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作业管理,统筹作业总量和时间。吕玉刚称,“作业难度不能超纲、超标,不能有偏题、怪题,甚至重复性、机械性和惩罚性作业题等。”

 

“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有一项关键指标,就是让学生评价他的负担感受情况。”吕玉刚强调,“校内的也好、校外的也好,学业负担到底是重了还是轻了?学生要有个评判,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总体上判断这个地方学生的负担是否合理,这也纳入了教学质量评价中,来推动减负工作的有效实施。”

 

围绕扭转唯分数、唯升学不良倾向展开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学校包括一些家长确实存在着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指出。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教育部多次要求各地各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的状元和升学率。

 

“这次《评价指南》的评价体系指标,以前基本都有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种教育法规、教育文件、教育政策当中,这次把它系统化、集成化,变成一个标准,更加刚性、硬性要求,以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朱东斌表示。

 

朱东斌称,《评价指南》整体都是围绕素质教育导向,围绕扭转唯分数、唯升学不良倾向展开的,具体还体现在一些指标体系的要求中。

 

例如,在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等考查要点。

 

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当中,《评价指南》明确提出,要严控考试的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业状况,以此来反馈和改进教学,不能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朱东斌表示。

 

另外,《评价指南》还提出要“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等考查要点。朱东斌称,“评价学校也不看升学率,更多注重增值性的评价,要看学校办学质量的总体状况以及年度变化情况。”

 

在学生的发展质量评价当中,朱东斌指出,《评价指南》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即使是在学生的学业发展评价当中,也不局限于学业水平,而是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奠基。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