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这块冬小麦播种时土壤有点干旱,播后未及时出苗,加上冬前积温少、极端低温天气,绝大部分麦苗冬前没有分蘖,浅播和有裂纹的土地部分还有一些死苗,底肥投入氮肥的数量偏少,返青期应该追施尿素。”3月18日,平谷区平谷镇西鹿角村,一块300亩左右的麦田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对麦田的主人杨桂英说。

 

当日,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对京郊冬小麦长势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实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

 

随着天气转暖,京郊冬小麦已经进入返青期,据介绍,此次专家指导,是为了准确把握麦田苗情、墒情,保障今年的丰收而进行的,栽培、品种、植保、农机、气象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参与了指导,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市气候中心等多个单位。

 

北京冬小麦进入返青季节。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介绍,本季冬小麦播种后,冬前积温少,降水不足,再加上15日—7日麦区发生了近30年以来的极端低温,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及分蘖受到不利影响,个体偏弱、群体偏小。进入3月份,天气转暖,从36日开始返青至316日,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又连续几次普降小到中雨,有利于小麦返青恢复生长。调查表明,小麦返青期平均返青总茎数为62.4/亩,较冬前增加2.5/亩;单株分蘖0.8个,较冬前增加0.1个;次生根2.1条,较冬前增加0.9条,苗情较冬前有所转好。


专家实地查看苗情长势。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平谷区大兴庄镇管家庄村赵志启家的180亩麦田中,麦苗春生二叶已经露头,返青期总茎数51.9/亩。中国农业科学院赵广才研究员补充了弱苗、群体偏小麦田的管理建议:春雨过后,这块地墒情较好,加上农户冬前施了25公斤/亩的尿素,可以等到拔节期再看苗情长势施一点肥或喷点叶面肥。气温升高到8℃以上后适时喷药防治杂草,防止低温出现冻害,对穗分化产生不利影响。

 

在顺义区东江头村的350亩麦地和东府村的500亩麦地中,82岁的郝义德研究员查看了返青状态,告诉农户,这两块麦田属于晚播麦,但播种质量比较好,可以采取“双马鞍”管理办法,3月底—4月初,浇水1020立方,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节期管理要跟得紧一点,在45叶露尖时再浇水30立方左右,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这样通过连续促进管理的办法,还是有希望获得高产的。

 

此次实地调研指导,专家组共查看了平谷、顺义、通州等区5个镇7块麦田的长势,随后集体研讨了小麦春季管理意见,根据目前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及杂草发展情况,专家组建议:第一,气温回暖,但仍要防范阶段性低温影响;第二,部分地块播种较浅,分蘖节不到1厘米,出现死苗死茎现象,今后要提高播种质量;第三,小麦生产技术环节一直强调拔节肥的重要性,但是农户一般在返青期就把肥量一次性施到地里,将来应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拔节期施肥难的问题;第四,普及统防统治,防止农户喷药量过大及喷药不均匀等现象;第五,培养能够接受新技术的年轻新农人,促进规模经营及土地托管服务,解决种粮难问题。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