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外交部官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钟飞腾(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举世瞩目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已经结束。


此次对话是拜登新政府上台之后,其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官首次与中方高层进行对话,中方也派出两位重量级的官员参加,因而受到世界舆论关注。


此次战略对话的另一个特点是,诸多媒体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了现场直播,让世人“目击”中美两个大国面对面的交锋。


3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中表示,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围绕各自的内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华春莹强调,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同时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也能相向而行,特别是要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此基础上,中方对中美继续对话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来源于巨大收入差距的对美仰视感在消失


改革开放早期,由于中美之间几十倍的收入差距,中国走出国门到美国“取经”的一代人,容易在心理上对美国形成仰视感。


1979年10月初,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时曾指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为8700多美元,占世界第五位......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按照这一认识估算,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大约为美国的3%。


尽管当时中国的统计方法不同于美国,也没有明确的可比较数据,但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当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可能与现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差距一样大。


不难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到美国求学经商的一代人,不管是出于改善生活的朴素追求,还是致力于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都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先进。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心理上的震荡可想而知。


这种心理之所以流行,某种程度上也是双向的。美国政客喜欢居高临下,要求别国改变政策,按照美国的一套行为规则去做事。不过,把美国当作“老师”的心态很快受到打击。


以20世纪90年代初总结的“华盛顿共识”为例,这个“共识”事实上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基于美国在拉美的一套做法得出的,并不是“国际共识”。在拉美经济低迷十多年后,美国人转而到刚从苏联阵营脱离不久的东欧进行试验,甚至到俄罗斯推行“休克疗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世界都看到这套做法基本失灵。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不可能想到,中国能做到持续约40年10%的经济增速。要知道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的年均增速不过2%,即便是在西方经济增长最好的20世纪50-60年代,年均增速也没有超过5%。


按照通常的“大拇指法则”,如果增速是2%,那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其生活水平最多只能翻一倍。如果经济增速达到10%,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均收入每隔7年翻一番。


▲  图片来源:unsplash官网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在比较内外差距时,实际上是7年一个代际。那么,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5个代际的变化。


一个人的经历,特别是生活改善的幅度,将极大地影响其认知和对事物的看法。


因而,中国不同代际的群体,在看自己国家和美国的差距时,观感是非常不同的。


作为对比,由于美国人的收入增幅没有这么快。年龄大的西方人,在看中国时,就容易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更早的一个景象。美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数量,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60%萎缩到现在的40%,这部分“下沉的中下层”在面对蓬勃发展、日子越过越好的中国人时,不得不失去优越感。


与拉美、东欧的经济发展走走停停不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在去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提出,中国崛起是他这一生中碰到的最大经济事件。而且,这可能是人类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西方有识之士看来,中国崛起只有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可与之相比。

 

不要想当然把美国价值观当作普世价值观

在中美此次高层对话中,中国多次告诫美国人,不要想当然把美国的价值观当作是世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中国领导人就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主张“和平、发展、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同一场合再度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排序来看,中国将和平、发展、公平放在前三位,这不仅主要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得的经验,而且也是看到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而要获得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维护和平就至关重要。

 

这次对话暴露出美国战略视野的局限性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起始年份。


因而,如果美方如果能把握这次对话的这种背景,为中美关系定下比较积极的基调,那么中美共同开创历史可期。


但是,中美双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的交锋,却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原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最近的一番预测。


在今年3/4号《外交事务》上,就任美国亚洲协会主席不久的陆克文发文表示,21世纪的第3个10年将是危险的十年。因为,到2030年,即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也将超过美国。陆克文建议,美国应该实施“有管理的战略竞争”,允许在外交、经济等领域进行充分和公开的竞争,但在安全领域进行硬性限制。


陆克文表示,美国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宏伟战略的国内政治和经济驱动因素,其战略决策者也一向傲慢自大,并不细究中国近几十年来实施宏伟战略的方式。


用陆克文的话说,多少年来,“华盛顿的谈话都是关于美国应该做什么,没有太多思考任何特定的行动方针是否会导致中国战略路线的真正改变。”显然,3月18-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暴露出美国战略视野的局限性。


3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广西桂林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3月23日,两国外长在桂林共同会见记者,王毅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样子”,大国之间不是比谁胳膊粗细、地位高低和权力大小,而是“要展现更大的格局和情怀,肩负更重的责任与担当,做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


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过去几年,由于中国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打压,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


在中美关系博弈加剧,特别是美国带动“五眼联盟”(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裁中国的态势下,中俄关系稳步发展,成为世界的稳定性力量。


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进入的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美关系发展将决定性影响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显然,美国并未做好准备。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卢茜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