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2018年初,各地反映的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已经达到99.1%,经过三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是98.2%。

 

三年时间,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为何不升反降?3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道出个中缘由。

 

“2018年初的数据我们自己也不相信”

 

“2018年初的时候有一个数字没有向媒体公开,我们自己也不相信。当时从各地调度上来的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已经达到了99.1%,这是2018年初的数字。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在98.2%,我们打了三年攻坚战,完成比例不仅没有升高,反而还下降一个百分点。”张波补充道,“但是我更喜欢这个98.2%。”

 

据他介绍,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建部门开展攻坚战,通过群众举报、卫星遥感等手段,发现有很多的黑臭水体并没有消除,“有的是加了盖板,有的是撒了药,有的是调水冲污,有的甚至把黑臭水体填掉了,应该说当时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

 

“2018年底,黑臭水体完成率是66%,比地方上报的99.1%下降了33%,虽然是下降了33%,但是我们心里比较有底。在这个基础上来治理,群众都能看得见,都能理解,都能判断,你能做假吗?”张波说,到了2019年底,治理完成率到了84%,2020年底是98.2%,“虽然三年努力还不及2018年初的99.1%,但是98.2%是比较实的,老百姓是比较满意的,到目前为止接到老百姓关于黑臭水体的投诉越来越少”。

 

“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

 

张波坦言,进入新时期,黑臭水体治理确实仍存在很多短板。

 

“城市的管网看起来都建了,但是质量不高,有错接的、混接的、有漏的,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特别低,几乎不加处理就快接近达标了,处理的相当一部分水不是污水。初期雨水的污染,一些地方旱季管网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这样一些事情在一些地方还是比较普遍的。沿河环湖,城乡接合部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这就导致汛期污染比较严重。”张波说,一些地方搞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河道搞三面光,寸草不生,加上又没有生态补水,水体自净能力很差,久而久之水就没有了。

 

他表示,中央确定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而不再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就意味着只要是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都要纳入攻坚战范围,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地级及以上城市也不是没有事了,黑臭水体反弹了,依然会进入生态环境部的黑名单,我们依然会去督促治理,要长治久清”。

 

河湖无论大小都应该有缓冲带

 

一直以来,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水运成本较低,因此在长江沿线布局了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大量重化工企业,全流域治污形势非常严峻。整治化工园区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一项重要任务,两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化工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积极成效。

 

比如,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环保系统严把环评关,禁止在长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推进现有的沿江化工企业实施搬改关,列入搬改关计划的企业到去年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务,其中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落后化工产能已经全部淘汰。

 

张波说,尽管沿江化工园区的整治初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现在剩下的任务难度就比较大,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部完成搬改关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中国的河湖无论大小都应该有缓冲带,生产活动不要紧挨着水边,要给河湖留出一定的缓冲距离。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即便像长江这样重要的母亲河,很多企业也直接开到江边上,码头建得也比较随意。企业建起来了,加快了城区建设和人口集聚,现在要退出,成本就会比较高,代价比较大。”张波表示,对于重要河湖,各地都要及早划定生态缓冲带,缓冲带的大小可由各地从实际出发确定,一旦划定就要严格保护起来,不允许新的破坏生态的项目进入缓冲带。

 

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治水?

 

目前,中国已经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张波认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一个深刻的、系统性的变革。整个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水污染防治这个领域也有重要影响。

 

因为污染治理的过程本身也是耗能的,甚至消耗还比较大。污水处理厂有一个曝气的过程,垃圾还有一个焚烧的过程,药剂的投放也是比较大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在污染治理的领域出现一些新工艺、新产品。

 

“我们很多地方缺水,污水达标之后白白排放掉,太可惜了。把这些再生水循环利用起来,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水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处理完的水再生利用,一般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些水的回用意味着处理过程的能耗、药耗就省掉了。”张波说。

 

他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也许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一些地方探索污泥回到农田去的路径。一旦再生水循环利用,污泥综合利用,这些路径被打通之后,“我想污染治理的工艺一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