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于依鹭是北京冬奥会冰上测试活动的志愿者。


自2017年入学以来,于依鹭就加入到了各种志愿活动中。她曾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活动中担任志愿者。


在冬奥会北京赛区测试活动中,于依鹭再次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活动筹备。她说,志愿者做的是比冬奥会筹办人员更幕后的工作。


北京冬奥会冰上测试活动志愿者于依鹭。受访者供图


已在国家体育馆参加第一次测试活动志愿培训

 

新京报:你提到自己在国家体育馆进行志愿服务,在这场测试活动中你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于依鹭:我是“媒体运行”这方面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媒体混合采访区的服务工作。目前,我已经在国家体育馆参加了对志愿者的第一次培训。


在混合采访区,记者可以跟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这是运动员走下赛场之后经过的第一个媒体区,这里的记者可以得到最及时的赛后信息。


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国外媒体,大家肯定会去争抢最靠前的采访位置,所以混合采访区最重要的就是维持秩序。区域内会设置采访点位,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位置协调,保证各家媒体不争抢位置,同时确保记者和运动员之间的良性沟通。


也可能有一些场次的比赛需要记者预约才可以进入,志愿者也会负责这方面的引导和确认。


新京报:你负责的工作在冬奥会测试活动中发挥什么作用?

 

于依鹭:对于冬奥会来说,媒体报道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协助媒体展示冬奥会比赛的情况,是冬奥会中“媒体运行”部分很重要的职责。我们把媒体服务做好,才能让他们更准确、便捷地报道冬奥会的情况。


新京报:在准备冬奥会测试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很困难的事?


于依鹭:“媒体运行”的志愿者工作时间是比较长的,我们要在媒体到达之前到岗,在媒体离开之后才可以离开,这可能是对我们体力上的一种挑战。

 

“媒体运行”的流线很复杂,而且国家体育馆内部的门都很相似,所以我觉得场馆内的路线,包括整个媒体的动线,还有工作要点和岗位职责,都是我在未来的培训中需要加强的。

 

新京报:在这次冬奥会测试活动中,之前三年的志愿者经验会帮到你吗?

 

于依鹭:之前的志愿者经验确实会帮到我。刚开始做志愿者时,准备得没有那么全面,所以会有点慌乱。现在我就知道要提前进行一些知识的储备,熟悉业务领域。这三年,我也从志愿者变成了志愿者小队的负责人,这对我的组织沟通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和提升。


于依鹭参加北京冬奥宣讲团宣讲活动。受访者供图


关注冬奥会是受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影响


新京报:你报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了吗?

 

于依鹭:我报名了,今年6月30日志愿者全球招募截止,非常希望能够服务北京冬奥会。

 

新京报:在参加志愿活动前,自己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于依鹭:比方说我要参加展览或赛会的志愿者服务,首先我会上网搜一些材料,了解我的服务对象。然后调整好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体力。到达现场后,要认真接受培训,找到厕所、热门展馆地点等容易被咨询到的区域。


同时,也要了解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像我是媒体运行领域的,还有一些技术、文化领域的,因为志愿者服务不仅是给别人指路。


比如这次冬奥会测试活动,我就要了解混采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主要接待哪些人、有没有预约之类的要求。国家体育馆在冬奥会时会成为冰球比赛的场地,我还把学过的冰球规则又翻出来复习了一遍。在英语方面,我也会更注意掌握这些专业名词。


新京报:你关注冬奥会有什么契机?


于依鹭:我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很多专业课会介绍跟体育相关的知识,在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后,我们的课程里也加入了很多冬奥元素,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冬奥会。


平时我的家人也很喜欢体育,我的姥姥就是中超联赛和CBA联赛的忠实球迷,所以在家也会观看体育比赛和体育新闻,这些都让我更加关注冬奥、关注整个体育领域。


新京报:你会为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做哪些准备?


于依鹭:首先就是外语能力,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外语是一个常练常新的东西,我肯定会每天坚持听力和口语训练,保持语感。


如果在北京冬奥会时,我能继续在媒体运行这个岗位服务的话,我肯定要对这个岗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通过这次的测试活动,补充一些新闻学专业的知识。


另外,也要积极参加志愿者培训,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情况、服务项目的情况等。


志愿者做的是比冬奥会筹办人员更幕后的工作


新京报:你觉得作为一个志愿者,需要什么样的特质?

 

于依鹭:做志愿服务的人肯定要是热心肠,乐意帮助别人。还有就是综合能力要比较高,除了专业能力外,沟通、协调组织能力也要比较强。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志愿者的工作?

 

于依鹭:可能很多人觉得志愿者能看到别人很难近距离看到的东西,其实我不是这样认为的。


比如冬奥会,我肯定不是全程可以观看比赛的。就我的岗位来说,我们是为了让媒体能更好地完成报道而进行服务,可以说,我们的岗位是比筹办冬奥会的工作人员更幕后的一个岗位。


我认为,志愿者做的并不是一些很大的事,也不是多么光鲜亮丽的事,志愿者就是默默付出、默默奉献。力所能及地给别人提供帮助,这就是志愿者精神中“奉献”这个词的意义所在吧。


新京报:你觉得志愿者活动对你的性格发展有影响吗?

 

于依鹭: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我变得更开朗了,更愿意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原来我并没有这么愿意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而且在志愿服务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学习了如何与人相处,这些都是课本中学不到的。


新京报:作为志愿者,你会更愿意宣传冬奥会吗?


于依鹭:我非常愿意向大家宣传奥运,因为冬奥会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我们是大学生,重任在肩,无论是参加志愿服务,还是进行冬季运动推广、宣讲冬奥知识,我希望能真正为冬奥会做一点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冬奥会。


同时,我也是北京冬奥宣讲团的成员,希望以志愿者的身份调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尤其是把自己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感悟分享给大学生朋友们,让他们对志愿服务更感兴趣。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王景曦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