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是否会挤占课间及午休时间?健康和学业质量之间如何平衡?牺牲睡眠用于学习能否换来学业成绩提高?4月2日,教育部召开的介绍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有关文件新闻通气会上,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学校要有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


教育部今日(4月2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记者注意到,对于其中“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一点,现实中,一些学校实现这一点的代价是,孩子要在课间或午休时间写作业。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没有办法做到课间出去远眺,也无法在午休时间补充睡眠。如何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健康和学业质量两者之间遇到矛盾的时候,首先坚持身心健康第一,这个教育理念是必须要遵循的,这是基础是前提。”教育部基教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在此基础上,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有客观标准,就是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质量标准,“不要超纲、超前,不要人为过早施加压力,这是不可取的。”

 

关于作业管理,吕玉刚指出,核心要求有几条:第一,学校要有健全的作业管理机制,学科之间、年级组之间要进行统筹。第二,作业的质量问题,作业要循序渐进、逻辑递进,避免留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应该留惩罚性作业。

 

“既把握合理的作业量,又提高作业质量,不要造成本来应该出去活动、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的课间时间或午休时间,也要让学生去完成作业。我们主张学生作业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自习时间、课后服务时间也可以完成作业。”吕玉刚表示。

 

同时吕玉刚强调,学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指导,特别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牺牲睡眠并不能换来学业成绩提高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上海交大医学院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帆从科学研究角度阐释了身体健康和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团队研究显示,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等后果,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江帆指出。

 

江帆引用了一组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5%的青少年儿童患有或者曾经患有睡眠问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睡眠质量、学业压力与日俱增等,都会成为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存在焦虑,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名不惜让儿童熬夜完成作业或课外练习,剥夺了儿童的眠时间。”根据江帆团队的研究结果,牺牲睡眠时间用于学习并不能换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反而会造成执行功能等广泛损害,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表现。

 

吕玉刚也表示,希望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特别是报很多培训班,挤占孩子大量时间,让孩子没有休息、没有活动,也没有完成正常作业的时间,这是不可取的。”

 

“在此,向全社会广泛呼吁,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业、游戏、校外培训都应为睡眠让路,为孩子身心健康让路。”江帆说道。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