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美国白宫网


文 | 刘晓忠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人,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在全球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深陷事故纠纷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在电动汽车市场与中国展开竞争。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视频方式,在线参观了美国电动客车制造商Proterrra后表示:美国在电动汽车市场远远落后于中国,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将处于应该掌控未来的位置上,美国必需提高电动汽车的产能,以赶超中国。


拜登建议,美国政府拨款1740亿美元以促进零排放巴士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增加EV充电站。在这174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中,包括了1000亿美元的消费补贴资金;同时,在其基础上划拨200亿美元使至少20%的校车电动化,另外再支出250亿美元使某些运输车辆电动化,实现至2030年美国制造的公交车实现零排放。


当前,美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确实落后于中国。


研究公司Canalys公司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销售了约130万辆乘用电动汽车,而这一数据在美国仅为32.8万辆。


作为最大汽车单一销售市场的中国,目前已有500万辆注册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数的46%,且最新目标是,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同时,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也处于蓬勃发展中。2020年,欧洲新注册电动汽车数量已超过中国,成为该行业的新增长引擎。日本则由于在电动汽车技术演化路径中主要发力于混合动力路线,在纯电动汽车市场领域则处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窘境。


显然,就目前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看,中欧处于第一梯队,美国日本为第二梯队。


为此,美国总统拜登认为美国在电动汽车市场远远落后中国并非夸大其词,而将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矛头指向中国也是其将中国看作是全方位竞争对手的体现。


中国成国际电动汽车市场的超级玩家之一


顾名思义,电动汽车是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车电动汽车等。


传统燃油机动车市场,长期以来被德美日等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国尽管经过数十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努力,但在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可控性仍然有限,实现跨越发展难度不小。同时,中国的传统能源主要依靠进口,能源安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传统机动车制造的难度,为中国提供了可以绕开德美日核心技术牵制的可能;另一方面,机动车的市场化分工日益深化,数字信息技术与机动车技术的融合,为机动车的进化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整车组合制造的难度获得了极大降低。


此外,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整合所必须的市场知识和各类资源提供了低成本的配置优势。


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使电动汽车市场具有了跨界经营的难得机遇,推动国内诸多企业逐鹿电动汽车市场,如比亚迪、北汽、小米、百度等已经或正在成为了电动汽车市场的玩家。


▲ 图片来源:Pixabay网


显然,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成为中国在机动车领域弯道超速的难得历史机遇。


经过多年发展以及绿色政策支持,如绿色补贴政策、牌照政策、双积分政策、排放政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等,以及中国市场业已成为全球最大乘用车单一市场的厚度和吸引力,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电动汽车市场的超级玩家之一。


全球数字经济玩家相继涉足广义电动汽车市场


拜登政府建议推出规模达22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发展支持,是旨在真正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展开竞争,还是另有其他寓意?


表面观之,拜登政府正在准备拉开竞争序幕,但其并不单纯是集中在电动汽车市场,而是整个环保产业。


众所周知,拜登政府重返气候协议,且承诺的减排任务比之前奥巴马政府更雄心勃勃,电动汽车至少从乘用市场领域是可以减排的。显然,一定程度上,拜登政府的此次政策主要指向碳排放外交。


更深层次因素则可能集中在乘用市场的智能化领域,即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


电动汽车只是智能驾驶、移动办公、移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发力点,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发展和竞争,其要义并非单纯的乘用车动力替换竞争。这是因为,相比燃油机动车,电动汽车的可拓展内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乘用服务,而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经济场景。


如同现在的智能手机,与传统的手机已不是同一维度的产品和服务,智能手机的通讯功能已经处于从属地位,移动生活才是智能手机的主要应用场景。


机动车亦然,电动汽车与燃油车已经不是一个物种,电动汽车拓展的是移动办公场景,而非单纯的替代燃油车的移动工具。


这就是为何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主要玩家都相继涉足广义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动汽车并非智能驾驶与数字化移动办公唯一入口


那么,为何是电动汽车承载了智能驾驶和移动数字经济新应用场景的功能?主要原因是,相比燃油车的复杂性、高专业技术和高系统集成门槛,电动汽车行业的系统集成更具便利性,进入门槛相对要低得多,数字技术和电动技术的融合,要比数字技术与燃油技术的融合更方便,进而数字技术与电动技术耦合带来的技术迁移更容易实现。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电动汽车就是代表乘用市场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办公的唯一入口。


首先,就环保而言,电动汽车是否意味着环保,其实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尽管电力用于乘用车驱动这个环节是环保的,但只是碳排放前置转移,即电力生产的环保才真正决定电动汽车是否是环保产品,若电力来源于碳燃料,碳排放总和并没完全降低。


其次,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带来的限制人们驾驶距离等,使现有的电动汽车是否真的能完全替代燃油车,作为智能驾驶和数字移动经济场景的不二载体,目前尚存在争议。


目前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落后于中国,与美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兴趣薄弱直接相关;即便是中国市场,目前一些电动汽车的营销噱头和体验,也并非是基于消费者对电动力的钟情,而是电动汽车附加的科技酷炫功能等,即消费者将电动汽车更多看成是放大版的数字大玩具和“占号”车。


同济大学等机构做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电动汽车消费主体由高净值客户转向了年轻化的中低净值客户。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电池安全、电池贬值等方面,仍然亟待突破,否则,智能驾驶、数字移动经济场景的功能可能将被复制到其他乘用车领域。


拜登政府意在移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综合来看,与其说拜登政府是在电动汽车市场与中国拉开竞争阵势,还不如说是在移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与中国拉开竞争阵势。


毕竟,若电动汽车的技术突破无法颠覆和替代燃料车,现有的电动汽车若难以持续承载移动数字经济新场景的重任,在中美竞争的博弈框架下,则有可能异化为另一场竞争。


因为,与现有电动汽车进行竞争的还有更清洁的氢燃料机动车等,只是目前氢燃料机动车等在技术上尚不够成熟。


同时,在智能驾驶等方面,目前中国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总之,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乘用车产品和服务的升维,未来乘用车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单纯的代步,而是数字移动经济场景的新载体。


未来,人们可以实现全场景化移动经济活动,这是一场由技术变迁引发的深度经济社会变革,移动办公室、移动厂房随着乘用车的智能化,将深刻改变和重塑经济社会秩序。


这是未来中美竞争的主战场,谁能在这场竞争中整合有效的市场分散知识,开发出移动数字经济场景,谁将成为未来的中心辐射点。


为此,对中国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系统集成整合,而在于创新能力,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聚焦点则是创新驱动力。


编辑:柯锐、张笑缘  校对:卢茜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