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文|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关不羽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主要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中国经济表现是全球市场信心的重要支点


各界对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都做出了正面的解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表现对全球市场的情绪有着重要意义。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联合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正逐步回暖,经济信心、订单量、就业状况及消费开支均呈现反弹迹象。该调查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经济信心及其他指标均在本季度有所反弹,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增长态势明显。可见中国经济表现已经是支撑全球市场信心的重要支点,是今年全球经济重要的“正能量”。


但是,居安思危,对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的强劲表现肯定之余,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全球经济的潜在风险,毕竟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经济增长中的“非常态”值得重视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评价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时说“总体经济处于稳定恢复的状态中”,是客观中肯的观点。


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去年的基数比较低,这是疫情经济的非常态。另一个特殊因素是就地过年的防疫措施造成了开工早、工作日增加的附加效应,改变了常年的经济规律。专家对此也多有解读,各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疫情下的高增长并非常态,也不可持续。


另一个“疫情经济”的非常态增长因素是外贸出口。外贸出口在今年第一季度延续了疫情暴发以来出口高增长的趋势。根据海关在四月中旬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环比增长16.8%。出口增速强劲。


其中,一二月份的出口增幅创26年来的最高纪录,出口创汇大有重回“经济三驾马车”主力的势头。


还有,房地产的GDP比重也在提高。


2021年第一季度,房地产的GDP占比约为7.8%,比2018年的6%有明显的增长。第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高于经济增速。而且,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保持在较快的7.6%,远高于基建投资2.3%与制造业投资2%的增长率。


因此,在看到第一季度经济表现良好、复苏明显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疫情特殊条件下的“非常态增长”拉动。对疫情经济之下的特殊增长表现当理性看待,以避免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误判。


美国金融市场可能是全球经济复苏最大威胁


经历了近一年半的“疫情经济”之后,“疫情经济”的基本规律已经较为清晰了。理解“疫情经济”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风险也是必要的。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表现主要受疫情影响。


在2019年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16个国家中,除了中国在2020年率先实现正增长之外,其余均为负增长。欧洲成为经济下滑的“重灾区”。


欧盟统计局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欧元区经济下滑6.8%,欧盟经济下滑6.4%。


美国整体情况稍好,但也受到了重创。2020年美国实际GDP萎缩3.5%。这是美国经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萎缩,同时也创下了1946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东亚地区的整体表现优于欧美。中日韩三国的表现分化,中国无疑是最佳的。日本2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日本GDP下降4.8%,介于美欧之间。而韩国出现了22年来首次负增长,但降幅仅为1%,还算良好。


很明显可以看出,2020年的全球经济表现分化主要和疫情危害程度有关,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关联度较弱。也就是说,在“物理层面”对疫情的控制越成功,则经济表现越好。经济刺激政策干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正式启动,最大的风险点无疑是疫情反复。


图片来源:Pixabay 


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和巴西出现新一轮疫情暴发是值得关注的风险项,尤其是印度。


印度在2020年已经受到疫情的严重打击,官方公布的GDP下降幅度达到了7%,而外界估计实际可能在8%-10%左右。


现在日增30万人的情况,到底会导致印度经济恶化到什么程度,目前难以估量。


巴西的情况好于印度,但也存在蔓延和恶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南美地区内部的人员和货物往来比印度次大陆更为频繁,疫情的跨境传播风险更高。


因此,尽管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疫苗接种等措施的逐步到位,经济复苏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但是新兴经济体两大主要国家的疫情风险还在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结构不平衡会有加剧。


“新兴经济体制造、发达经济体消费”是全球经济体系的角色分工,在复苏阶段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还有待评估。中国处于制造端,不会受到直接的冲击,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金融、货币等“无形联系”依然可能成为危机的传导机制,对此不能不防,尤其是金融。


疫情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美国“货币放水”力度史无前例,由此快速堆积的资产泡沫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风险。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风波不断,美联储多次出手救市,仅最近就出现了多起事件。


2月24日特斯拉、苹果闪崩,美联储第一时间救市。


3月5日因美债收益率上升、高科技泡沫担忧情绪,纳斯达克指数大跌,一夜之间抹去了去年的全部涨幅,还带动了美股走出一波深V行情。“V”的底部还是美联储的“大手”。


3月17日因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美股大幅下挫。次日,美联储会议宣布利率不变,才稳住股价。


隔不到半个月,Archegos基金爆仓事件再次冲击美国股市,造成一天之内亏了150亿美元,刷新了“单日亏损”的最高纪录,并且把瑞信、野村等老牌金融巨头拉下了水。


事件频发的美国金融市场令人担忧,这可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威胁。


“后疫情时代”,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摆脱了疫情的阴影,其中有来自病毒的直接威胁,也有此前美国金融领域等种种刺激政策措施的反噬。

 

维护和平是“全球疗伤”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秋后算账”很难避免,那么能否阻止经济复苏的另一“黑天鹅”更取决于各国领导人和民众的选择,也就是战争和冲突。


当前,多个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关注。中东地区的纷乱局面并没有走出战争边缘的临界点,叙利亚、也门、伊朗都处于战争阴云之下。这一地区的复杂局势一直是全球经济的麻烦制造者,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进程中,尤其值得关注。


就目前的形势看,中东纷争主角伊朗和美国之间的接触虽然谈不上顺利愉快,但两国之间实现了初步的破冰,缓和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


整体而言,可以保持谨慎乐观。毕竟这个世界大病初愈,都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


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开门红。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繁荣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柱,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好开端。当然,也必须保持谨慎,防范风险。


编辑:柯锐、张笑缘  校对:卢茜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