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丨黎璇


瓦莱里娅·路易塞利的《失踪儿童的档案》是对美墨边境危机的回应。该书讲述了一对艺术家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在夏日一同从纽约去往亚利桑那的故事。在他们向西边前行的过程中,家人之间的亲情纽带被旅途的劳累不断冲击,夫妻关系也日益出现裂痕。在家庭危机和公共广播的穿插中,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家庭空间以外的危机——无数试图穿过边境进入美国的墨西哥儿童被拘留或在沙漠中失踪。在这样的故事里,作者将个体生活的困境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危机融合在一起,讨论在一个反人性的社会框架下,伦理如何变化;以及在当下的世界里,如何追寻正义与平等。

 

都柏林文学奖评委这样评价这本书:“一个移民儿童和一对年轻夫妇的两段旅程在这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里交汇。作者融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等多重叙事声音的文献材料,创造了这部杰作。它既是迷人而抒情的公路小说,也是一部丰厚的沉思录,它探讨了关于迁徙、回忆和叙事本身的问题。《失踪儿童的档案》既回应当下又超越时代,它因现实主义而令人不安,并因此让读者获得心灵上的启迪。该书就是这样的方式,拓宽了当代小说的边界。”


作为颁奖人,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在颁奖词中评价,《失踪儿童的档案》展现了小说的故事性和文本性——四篇故事并不是独立而分散的,而是脱胎于同一个母题,有机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路易塞利的小说兼具对人物敏锐的洞察、绵延不绝的巧思、宏大的叙事节奏,而《失踪儿童的档案》也展现了她一贯的风格。塞万提斯、凯鲁亚克、约瑟夫·康拉德、科马克·麦卡锡……这些角色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长途旅行又是如何重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关系。在她笔下,人物都以复杂的方式回应着生活,但她的行文风格又使这种回应变得克制。同时,她让小说的故事像棱镜一样透视着这个复杂的世界,旅途中的风景和人们的感情都投射着当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通过饱满的人物角色,她展示了旧秩序的破灭和新档案的诞生。

擅长使用复合叙事方式的路易塞利向来关注不同媒介和文字材料对人的精神的作用和对现实的重构力量,以及环境的改变是如何撬动个体的自我认同、如何带来人与他者,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这样的风格也体现在她另两部作品——《假证件》《没有重量的人》中,二者都讨论了作家和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之间如何互相影响塑造。正因为这样的主题和优雅克制又充满洞见的写作风格,《纽约时报》将她比喻为“不带泪腺的本雅明”。

 

墨西哥作家瓦莱里娅·路易塞利,图片来源:Asymptote

 

在小说形式上,她也一直有所突破。她多层次的、片段式的小说叙事不是炫技,而是增强读者互动感的手段。在《我牙齿的故事中》,古斯塔沃用一个个精巧的虚构故事解说那些拍品牙齿背后的“身世”,为艺术品赋予价值。这部书的写作本身也是一场文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文学服务且创新生活的实验——路易塞利借鉴了19世纪古巴的“雪茄厂朗读者”的文学形式,为一家果汁厂的工人写出了这部每周连载、语言通俗适合朗读、充满幽默和睿智的小说。《没有重量的人》则将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情感和家庭的故事,与她偶然发现的一位上世纪墨西哥诗人的生活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穿越时空的精神共振。

 

路易塞利表示,大部分人的日常和社交生活在过去一年里变得更加艰难。她和家人通过向彼此朗读文本来度过,这体现了文学的意义。她说:“我可以这样毫不怀疑地说,如果没有书,过去这几个月我们就无法度过。如果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更新,如果我们找到了继续生活的动力,如果我们对人生仍然保持着热情,那都要归功于书籍的力量。

 

编译丨黎璇

编辑丨肖舒妍

校对丨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