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李子仪)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北大二院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多处红色遗迹61日正式开放。北大二院专题展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内容;《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

 

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展示了《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东城戏剧创作团队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演绎红色经典片段。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大二院旧址可与“大钊先生合影”

 

活动现场,观众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开放日主会场仪式,与主会场观众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李大钊后人李建生领诵《共产党宣言》节选片段。

 

该展览依托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布展,分为两层,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一层四个展厅是主展,为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一楼走廊为副展,展示建党前后发生在北大二院的重要史实。并特别设置了入党宣誓区。二层主要为活动区,设置了初心课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厅,实景复原了亢慕义斋等。

 

专题展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与党的创建、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内容。

 

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雷磊介绍说该展依托东城区内革命旧址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并对相应史实进行挖掘,首次展示了《曙光》《北京女高师半月刊》等多部民国时期的早期刊物,首次挖掘披露1919310日毛泽东在北大数学楼第16教室(即本展览所在地)听李大钊讲演的史料。

 

展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例如与大钊先生合个影,让观众参与其中,与历史互动;以李大钊先生当时写给进步青年的一封信为观展线索,加盖亢慕义斋图章,并可以扫描二维码,保存电子版信件,作为留念,让观众在新时代缅怀先烈,更加感念革命先驱舍生忘死、为实现民族解放而默默奉献的伟大斗争精神。

 

同时该展还突出沉浸式体验,打造印象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让观众在数学楼这座百年建筑里,模拟眺望的视角,通过沉浸体验方式,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党的精神谱系,从党的精神谱系中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史,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侯且岸指出,北大二院是五四革命的中心之一。他认为此次开放北大二院旧址,首先让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源头在哪里。上海一大可以看作是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但北大早期校园则是党的精神所在,我们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应该从这里开始,而做党史研究,更应该从党的思想源头和精神源泉中获得新知。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重现《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

 

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也在今日正式揭牌开放。

 

《觉醒年代》电视剧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龙平平诵读《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节选片段,东城戏剧创作团队现场演绎红色戏剧片段,还原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先驱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考,让观众在旧址现场感悟历史,感受红色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该展览突出小而全、专而精。在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及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

 

雷磊介绍,为了能够让这些稿件与大众见面,东城区宣传部在相关文保专家的指导下,从展览内容到文物本身都受到较好的保护,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19209月至19267月间《新青年》刊登的200余篇马克思、列宁著作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在这里首次以仿真的形式集中展示,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

 

龙平平曾说没有《新青年》,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几乎所有早期的共产党,都是因为《新青年》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它是一盏明灯,它是一面旗帜,它把中国最进步的人士给点亮了,民主给点亮了。

 

侯且岸教授指出无论是北大二院还是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思想源头的新青年》编辑部,其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存在从寻根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我们了解党的思想史的起点

 

东城区内多处红色遗址可预约参观

 

北大二院专题展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免费对外开放。展览采取分时段预约方式,单日观展人数500人以内,固定时段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免费对外开放。展览采取分时段预约方式,单日观展人数300人以内,固定时段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两展都是觉醒年代线路中的重要点位,观众可使用东城区党史e起学小程序中的地图版块,通过线下游学、线上打卡的方式感悟东城浓厚的红色文化。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也于6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内设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专题展,并还原茶社经营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开放时间:9:00-19:00团体游客可通过“北京市中山公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天以上(9:00-16:00)预约讲解服务。预约讲解时段为:9:0010:0011:0014:0015:00五个时段,团体预约人数为715/次。散客可现场登记预约讲解服务,公园将根据预约情况调配安排现场讲解,也可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收听“线上讲解”。

 

赵家楼遗址位于东城区前赵家胡同1号。五四时期,为曹汝霖住宅。191954日下午,为反对签订巴黎和约,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聚集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演讲后,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惩办亲日派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和驻日公使章宗祥,游行请愿至此,义愤之下放火焚烧曹汝霖住宅,史称“火烧赵家楼”。旧宅已全部拆除,在遗址上重建为赵家楼饭店。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李子仪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