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片来源:Unsplash 


新京报讯(记者 柯锐)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技术正在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与此同时,算法等技术在权利、伦理等层面也出现新的讨论。为此,6月1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新京智库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算法善用 智能人文:智能信息的多学科融汇”的线上论坛,与会专家就算法等技术展开讨论。

 

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仇筠茜介绍了科技哲学中的“边界物”这一概念,并将之引入对智能算法的研究。她指出,用“边界物”概念来理解智能生态,有助于打开算法“黑箱”。

 

智媒生态中的边界物概念,来源于科技哲学。

 

对算法来说,运营产品经理把算法工程师和新闻工作者、美编等秉持的不一样的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勾连起来了。他们要实现合作,就需要经由边界物,让不同的利益单元可以协商,进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筠茜以近期完成的一份田野调研报告为例指出,如果以智媒生态概念来理解,可以发现某资讯平台上的“三农频道”行动者是非常多元的。总而言之,其包括人类的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前者主要是两类,一是三农频道的作者群,二是编辑;后者包括物质性层面的基础资料,以及机构的管理体系等。虽然这些异质行动者遵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动逻辑,却可完成同一目标下的任务分解。

 

在实际过程中,各主体,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比如“三农”作者,他们会想自己的作品下次怎么做才可以通过,怎样才能在算法流量池中胜出。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具体“黑箱”是什么样,但是他们会尝试去打破“黑箱”。

 

仇筠茜强调,“边界物”表现出异质中的同质,是厘清智媒生态中价值观节点的关键,也是未来进行问责和科技善治的关键。在新技术出现时会出现问责真空,有必要找到边界物,打开“黑箱”,去规划和预判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和伦理逻辑,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


记者:柯锐  编辑:张笑缘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