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6月17日上午,北京市召开“三优一先”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彼时,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正在广东支援当地疫情防控,他说,“我们用行动来参加表彰大会”。


从去年到今年,吴浩先后在湖北、北京、新疆、天津、四川、河北、辽宁、广东等地参与指导疫情处置和防控。作为1997年入党的老党员,他说,自己将不忘医者初心,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

 

谈获表彰

用行动来参加表彰大会

 

新京报:6月17日上午,北京召开“三优一先”表彰大会,你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当时你在哪里?心情如何?

 

吴浩:当时我人在广东,因为广东发生疫情,我5月31日就到了当地支援疫情防控。这次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了5位同志支援广东,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社区防控专家组主要力量。

 

其中有三位是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除了我以外,还有去年获得表彰的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主任叶财德、今年获得表彰的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郑颖。我们虽然不能亲临表彰大会,但我们用行动来参加表彰大会。

 

新京报:5月28日,在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你被世卫组织授予世川卫生奖,你也是第三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专家。获得这个奖项你有何感受?

 

吴浩:2021年的世川卫生奖是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防疫举措,以及全国基层卫生工作者脚踏实地、卓有成效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和防控工作的肯定。我是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代表,这个荣誉不仅是给我的,也是对广大基层卫生工作者的鼓舞。


2021年1月,吴浩在新疆对社区疫情防控进行现场指导。受访者供图


谈社区医疗

率先在全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新京报:你为何选择扎根基层社区医院20余年?

 

吴浩:1997年,我被分配进京,成为丰台区铁营医院的一名医生。2003年,我刚完成在北京友谊医院的进修回到铁营医院,就赶上了“非典”,我马上报名参加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工作。“非典”之后,我被任命为铁营医院的大内科副主任、内二科主任。

 

2004年,我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转折,医院派我担任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这意味着成为社区医院的管理者。我觉得,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最重要的是把业务能力提上来,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医防融合是最佳的切入点。

 

如今,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我选择在社区沉下来,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新京报:2010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北京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时你是如何考虑将国际家庭医学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基层卫生服务现状相结合的?

 

吴浩:2010年,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国际家庭医学领域的经验与我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现状相结合,寻找为居民提供防治一体化健康管理的新思路。

 

全科医学有连续性和便捷性两个鲜明特征。在西方国家成熟的家庭医生模式下,卫生和医保制度明确规定实行强制家庭医生首诊。由于在中国没有强制性的首诊制度规定,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鼓励老百姓和家庭医生进行签约,引导家庭医生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顾问。

 

我带领团队,围绕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机构硬件建设、房屋标准化建设、人员梯队建设、科室建设等方面着手,率先在全国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们创新性地将互联网手段用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构建了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为家庭医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提升了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居民有了家门口的健康顾问,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同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新京报: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你做了哪些工作?

 

吴浩:基层要发展就要留得住人才。2014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国家卫计委、香港医管局确定为合作共建“社区医疗新世界社区卫生服务培训示范中心”,率先引入符合国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获得中国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第一名。我设计了一套课程体系并亲自授课,带领的团队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近5000名家庭医生师资骨干。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博士生导师,我承担首医全科临床一系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及北京社区基地全科住院医师培养的工作,共培养15名全科医学硕士,作为副导师协助指导全科博士2名、全科硕士1名。我还设计了一套课程体系并亲自授课。


2020年3月,吴浩在武汉给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受访者供图


谈抗疫经历

编写《新冠肺炎社区防控手册》,向国际传递经验

 

新京报:从去年到今年,你先后在多地参与指导疫情处置和防控,发挥了哪些作用?

 

吴浩:去年2月6日,我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驰援武汉,找到防控漏洞。在武汉的51天里,我和社区防控专家组成员走访了武汉市377个街道、500余个小区、1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集中隔离观察点,提出武汉社区防控关键策略和社区管控等具体措施,并梳理了1275条针对性建议,都被采纳、落实。

 

在疫情初期,我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建议,被国家采纳。提出保持社交距离——对小区进行封控管理。此外,我还参与起草了国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作为北京市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我每月组织专家巡查并提供研判意见,参与编写了《北京市常态化社区防控指引》。

 

“不是在抗疫现场,就是在驰援抗疫的路上”,是我一年来的真实工作写照。

 

新京报:你组织和起草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被翻译成外文,向国际传递中国社区抗疫经验。对此你有何感受?

 

吴浩:社区防控是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也是中国最具特点的防控经验。在当时没有成熟的经验,我们根据武汉疫情边干边总结,在去年3月用极短的时间编写了这本手册,并在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的组织下开展大规模培训,为社区防控提供科学指引和具体可操作措施,我们也应世卫组织邀请,分享了社区防控经验。

 

新京报:你认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吴浩:当前应该鼓励适宜疫苗接种的人尽快接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