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已正式印发,7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意见》中主要提出了六种新业态,围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分类制定了切实管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六种新业态里面,跨境电商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一种外贸新业态。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为其量身定制了近百项支持政策,初步建立起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框架。

 

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

 

任鸿斌介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对外贸易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商务部与各地方、各部门共同努力,初步构建了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框架。

 

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1500家,海外仓数量超1900个,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已建成约130个。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市场主体和各地方普遍希望进一步出台指导性政策,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地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国办刚刚印发的《意见》共七个部分25条,提出到2025年,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到2035年,发展水平位居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具体举措方面,包括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框架,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开展外贸,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发展,支持外贸细分服务平台发展等。

 

《意见》着眼全局,聚焦行业痛点和发展难点,提出务实举措。比如,针对各地发展跨境电商B2B诉求,提出在全国适用相应监管模式;针对海外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支持综合运用“建设—运营—移交”(BOT)、结构化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多元投入海外仓建设,并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海外仓等支持力度。同时,还提出完善财税、金融、支付结算等支持政策,围绕外贸秩序、基础设施、行业组织、专业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等,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发展。部分政策措施,如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等,体现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注1: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近年来,中国外贸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充沛,形态多样。包括网络信息等新技术、新工具孕育产生了跨境电商;传统业态在转型升级,形成了市场采购贸易;贸易分工在进一步细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主体深受市场欢迎,离岸贸易也同总部经济在同步成长;各类业态之间融合发展,外贸功能进一步集成联动。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发挥了五个方面的突出作用。

 

  • 扩大了外贸主体范围


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的门槛,使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了3万家。今年以来,又新增了5000多家。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主体备案数量超过了15万家。

 

  • 扩大了外贸商品的范围


通过政策创新,让以前难以走出去的一些商品能够便捷高效地走出国门。同时,创新进口流程,也让更多国外的优质产品,通过网购等方式进入国内的市场。

 

  • 拓展了外贸发展的空间


发挥长尾效应,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开拓一般贸易形式下无法触及的市场,形成了外贸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占外贸的比重由2015年不到1%增长到今年前5个月的7.4%。

 

  • 实现了“多元化需求、个性化生产”


通过改进、提升、完善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品牌,拓展了营销渠道,也增强了中国产品的定价主动权。

 

  • 提升了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水平


各有关部门累计出台将近200项改革举措,形成了将近70项成熟的经验做法。

 

关注2:在完善跨境电商支持政策方面有哪些举措?

 

六种新业态里面,跨境电商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一种外贸新业态。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了1.69万亿元,增长31.1%。2021年1-5月份,进出口超过7000亿元,增长36.9%,跨境电商5年增长了10倍。

 

任鸿斌介绍,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5批设立了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基本覆盖全国,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探索形成了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即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诚信、统计监测、风险防控等监管和服务的“六体系”,以及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初步建立起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框架。

 

商务部将从两个方面重点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首先是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更好地发挥综试区对跨境电商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向国务院提出新设综试区的申请,若干城市正在申报中。商务部今年要开展综试区考核评估工作,将建立综试区考核评估与退出机制,并于2021年组织开展首次考核评估,促进优胜劣汰。

 

其次,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重点开展三项工作,包括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清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经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两次调整,现清单内商品税目已经超过1400个;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的退换货管理。

 

关注3:除六种新业态之外,还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

 

李兴乾介绍,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工具快速发展和在外贸领域的广泛运用,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有三个新动向,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 数字技术应用日趋普遍


新的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正在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并利用数据集成,加强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数字展会、社交电商、产品众筹、大数据营销等成为重要的数字化营销手段。有的地方搭建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用“一单联通”整合海关、运输、转运等环节,物流成本能够降低30%。有的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把全球商品和订单进行系统化整合,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处理和分发,在原有市场受挫后,凭借这种商业模式三个月内就在新市场开发中进入同业的前三名。

 

  • 独立站发展迅猛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和跨境电商主体日益壮大,为了提升独立性和话语权,独立站也就是企业自行建设、具有独立域名、用于开展电商业务的网站,逐渐受到了行业青睐。据测算,我国独立站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个左右。企业反映,相比第三方平台,独立站能降低运营成本,开展精准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 细分服务平台不断涌现


随着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贸易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在营销、支付、交付、物流等外贸领域出现了一批细分的平台型服务企业。比如搜索引擎营销、海外买手等。有的企业创新了“互联网+质量控制”,独创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质量控制功能和服务,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共享服务,如一个年出口额500万美元的企业使用这种服务,每年可以节省大约8万美元。有的企业通过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整合,逐步转型为信息集成企业,能将上游的外贸订单和下游的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实现行业内集聚生产,这样综合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左右。“成本决定竞争力,这也预示着外贸新业态的创新大有可为。”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