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7月29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局长马兰霞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次的审计报告有什么亮点?

 

审计工作有何改革?

——“未病先防、未审先改”;加强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力度

 

马兰霞在报告中说,北京审计工作更加注重推进解决问题,坚持从经济事项的真实合法效益入手,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完善提示提醒工作机制,促进未病先防、未审先改。加大审计跟踪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对账销号机制。针对行业易反复发生问题和共性问题,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机构、财政、国资等部门做好常态化沟通协调,发挥整改监督合力。2019年度审计报告揭示的问题,有关部门已制定完善市级制度、政策21项,建立健全部门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制度83项。

 

北京市审计局依法对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马兰霞报告,北京审计工作紧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推动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发挥了重要监督作用。

 

同时,北京审计工作推进市本级“四本预算”和市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坚持科技强审,发挥“经济体检”作用,探索运用预决算和财务管理指标数据对部门预算执行和管理综合效能开展审计评价。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的审计力度,坚持对重大问题查深查透,进一步突出系统性,提高整体性。

 

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北京聚焦民生大事和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组织开展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专项审计,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兜牢民生底线,促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同时,北京审计局还聚焦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关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落实,着重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失职渎职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

 

审计结果如何?

——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财政支出保障了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

 

据马兰霞报告,审计结果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市级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保市场主体作为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关键,全力推动复工复产达产。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4.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财政支出保障了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

 

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和谐宜居水平。紧扣“七有”“五性”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

 

“总体看,财税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加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2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马兰霞说。

 

审计发现了什么问题?

——集中在四个方面;通过审计整改,相关部门、单位已上交财政资金13.66亿元

 

马兰霞在报告中说,审计也发现相关部门、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主要反映在资金分配、任务落实、成本绩效,以及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这四个方。

 

对审计出现的问题,报告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审计报告等作出批示,要求各区各部门认真组织整改,一一对账,逐个销号,并做到举一反三。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领域审计整改工作。各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市审计局持续做好审计整改跟踪检查。

 

目前,通过审计整改,相关部门、单位已上交财政资金13.6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0.55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5亿元,调账处理5.82亿元。按照《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将在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情况。

 

(一)城市管理类支出个别政策亟待细化,文化类支出个别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定位

 

马兰霞在报告审计出的问题时提到,目前,北京市虽然确定了进入市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基准价格、补偿费用标准、结算价格,以及生活垃圾分类以奖代补标准等,但尚未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支出政策进行细化。2020年,审计的8个区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支出资金7.72亿元。其中,人工二次分拣费用占比近六成。且因管理不到位,存在垃圾桶前值守人员未进行分类指导,垃圾混装混投等问题。垃圾分类投入中还有不合理支出,个别街道购置的智能垃圾桶价格较高,但其人脸识别、刷卡等追溯管理功能未能实现。

 

此外,文化类支出个别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定位。近三年,实体书店项目安排预算资金2.59亿元用于扶持561家书店。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虽然制定了针对房租、奖励等事项的补助标准,但对书店融合发展等不同业态扶持定位不清晰,扶持效果有待提升。抽查发现,有的书店主营业务为健身房、培训机构、茶馆等,有的书店在获取补贴后关停,有的开业仅1年。

 

(二)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安排的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等3项社会保险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

 

2020年,北京市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切实用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充分发挥稳就业、保就业、防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涉及,一是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编制不够完整。2020年,个别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33亿元,未计入北京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二是一些社会保险支出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安排的职业指导培训补贴等3项社会保险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政策受益面窄,政策目标无法实现。其中,职业指导培训补贴政策当年无人受益,其他2项政策受益面也仅占政策需求人群的0.44%和5.54%。

 

(三)12个单位21个项目存在“不计成本”现象,涉及资金4540.38万元

 

报告称,12个单位21个项目存在“不计成本”现象,涉及资金4540.38万元。在杂志运营方面,抽查3个编辑、出版、发行费全部由财政资金保障的单位,有的采用全彩印刷,标准较高,并附赠笔记本,单册印刷成本远高于定价,是最低发行价的5倍。有的宣传推广等相关费用达到出版发行经费的五成以上。

 

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个别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后续单位运维成本较高。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近年来使用次数、人数逐年下降,按投入的运营费测算,单次借书成本已上升至每人次63元。首都职工数字图书馆项目,已有存量登录账号16.62万个,在使用率低的情况下,又以单价16.2元新购登录账号1万个。2020年每个账号年均访问系统仅1次。

 

在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有的部门所属3个基层单位微信公众号的运维费用,全部由市级财政资金保障,有的微信公众号近3年支出运维费153万元,每年发表文章80篇左右,平均每年阅读量仅为1.88万次。有的与运营商签订的合同中未规定具体工作量。有的事项支出依据不充分。

 

在培训、活动类项目方面,2020年,个别单位组织的培训项目,未按照实际培训需求,而是按照财政规定的培训费预算综合定额与承办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并支付培训费用,合同未对工作标准、服务数量和质量等进行约定,抽查发现直接培训成本仅占合同金额的三成左右,近五成的培训费用由承办单位转包给第三方进行课程录制和后期制作。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重点人群参保未实现全覆盖

 

马兰霞介绍,审计工作重点关注了北京市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运行管理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养老和助残等重点民生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石景山等8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北京市16个区的52个街道、107个社区基层治理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审计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重点人群参保未实现全覆盖,数据信息未实现有效共享。1.56万名重点人群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20名重点保障对象未按规定纳入北京市居民医保兜底保障范围。2个区56个机关单位少缴医疗保险费7909.28万元。由于民政、医保等部门间数据不共享、审核把关不严等,相关经办机构违规向已死亡人员等发放养老金和医保待遇942.74万元,向医疗机构支付超出医疗机构等级、医保目录限制性规定的费用1176.34万元。

 

此外,养老服务驿站设定基本服务项目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匹配度不足。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照料中心、残疾人社区温馨家园等尚未实现应建尽建。4个区的28家养老服务驿站或养老照料中心享受了补助资金,运营后不久即撤站或停业,共涉及资金1075万元。因审核不严,150.22万元养老、助残相关补贴发放给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还有446.68万元被一些单位骗取或挪用。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胡闲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