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为教授给中国帆船帆板队上心理课。受访者供图


在日前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金牌数和奖牌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金牌数追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我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离不开各方支持,在奥运会保障团队中,心理学工作者同样起到重要作用。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力为解读了“这个看不见的战场”的玄机。


“神秘力量”,一句话点破窗户纸


不论是在女子帆板RS:X级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东京奥运会第20枚金牌的卢云秀,还是收获男子帆板RS:X级铜牌,为中国男子帆板创造历史的毕焜,都曾在向最高目标进击的路上遭受挫折。所以走下领奖台后,卢云秀和毕焜都多次提到心理老师为自己“点破窗户纸”的话,前者的动力是“在江之岛王者归来”,后者则“坚信对手会犯错误”。


关键时刻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心理老师就是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力为。东京奥运会期间,张力为的工作之一是为中国帆船帆板队和中国艺术体操队的心理调节保驾护航。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专业运动队聘请运动心理学专家参与训练、比赛已不再稀奇,中国体育接触运动心理学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运动员心理调节重视程度的提升,心理保障服务逐渐成为中国体育项目备战奥运会的重要科技支持工作之一。


张力为介绍,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很多运动队就已经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给予重视,但当时还未形成大规模的长期介入、干预和帮助,普遍情况是临赛前几个月请心理工作者提供帮助。“2004年雅典奥运之后,大家意识到心理训练其实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相同,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各运动队心理训练的比重增加,心理学工作者开始长期跟队,很早就予以介入。”他说。


尽管所有人都面临保持心理调节的问题,但精英运动员的需求不止于此,而且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比如东京奥运会期间,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就受到心理健康问题困扰,宣布退出包括团体赛在内的多项比赛。


张力为告诉记者,心理学工作者所做的就是帮助精英运动员在金字塔尖上再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做好注意控制、思维控制、情绪控制、压力应对、逆境应对等等。“在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不仅要与其他精英运动员同场竞技,还面临着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他说。


毕焜为中国帆船帆板男子项目实现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图/新华社


建功东京,于无声处听惊雷


从2015年开始,张力为就为中国帆船帆板队提供心理保障服务。他会频繁下队,帮助队伍开展心理监测、心理讲座、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与教练员、运动员保持频繁沟通,并和运动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疫情期间,队伍的封闭训练并没有打乱张力为的工作节奏,只是从面对面咨询转至线上。


一语点破并解开卢云秀和毕焜的心结并不神秘,而是得益于此前的积累。张力为过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经历让他更理解从业者的处境,很快产生同理心,“当时是关键时刻,这种时候,往往一两句话就够了。”


悉尼奥运会时,现帆板队主教练周元国还是运动员,接受著名运动心理学专家丁雪琴的辅导让他受益匪浅。身份由运动员转为教练员后,周元国的一大举措是将心理训练和基础技术能力训练并重。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人们有时候会将运动员分为训练型和比赛型。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很好,但比赛时由于压力等因素发挥不出应有水平;有的运动员则是越到大赛越能出彩,这一类型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更强。稳定、强大的心理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而这些可以通过心理训练达到。”


在张力为看来,来自教练员的态度很重要,“周教练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很重视,非常支持,所以工作开展起来很顺利。我在队里留了一台生物反馈仪,我不下队的时候,他会用这台设备帮助运动员做一些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


张力为的心理讲座得到主教练周元国的支持。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虽然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得到各界重视,但依然有不少运动员对此存有误区。张力为注意到,当身体出现伤病、感到疲惫时,他们会很自然地寻求医疗和康复团队的帮助,但遇到心理问题时,一些运动员对求助心理工作者仍有顾虑,担心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


“拜尔斯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信号。”张力为说。这位美国体操名将当时声称,受到“twisties”(空间运动感知障碍)的困扰,这种障碍使她无法完成相应动作,强行参赛会引发极大风险。


“运动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用不惜一切代价夺取金牌来要求运动员。”张力为指出,在运动队,不论是教练员、运动员还是管理者,他们的付出远超常人想象,理应得到关心和帮助,用切实措施去缓解他们承受的巨大压力。“尤其这两年疫情之下的备战非常困难,很多人一年时间没有回家,甚至几过家门而不入,我对他们充满敬意。”他说。


中国帆船帆板队出征东京奥运会前,张力为给队伍做了一次主题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调节讲座。竞技心理状态的调整是看不见的战场,确实是无声处听惊雷。


张力为还为中国艺术体操队的心理调节保驾护航。图/新华社


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形成助力


作为书法习练者,卢云秀曾告诉新京报记者,心理老师为她制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包括在大赛临近时书写“净静境”三个字。张力为说,这三个字早已被中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到工作中了。


张力为介绍,多年前为中国射击队做心理辅导工作的刘淑慧老师在一个养老院里偶然看到了这三个字,她觉得很有意义,就用在了给射击运动员做的心理调节工作上。


中国蹦床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会定期出心理墙报,帮助运动员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心理状态。队伍出征前最后一期墙报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张力为当时就想到了这三个字,并请学校教书法课的章朝晖老师来写。张力为回忆说,章老师加了一个字,将三个单独的字变成了一句简短且富含意义的话,“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净静晋境。背后的意思就是,干净的思维,平静的情绪,达至高远的境界。”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运动心理学结合是中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独特探索。“我们之前是按照西方运动心理学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包括目标设置训练、应激应对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等等,但将书法习练加入到心理训练中,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张力为说。


东京奥运会的征程已经结束,但运动员未来将面临更大挑战。张力为对此给出解释:“相对来说,保冠军可能比当初夺冠军更难。难就难在能否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面对铺天盖地、持续不断的追捧。所以在取得好成绩后,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这也是我接下来要为他们做的心理调节内容,正如刘淑慧老师所说:本是普通人,曾经辉煌过;要想再辉煌,重做普通人。”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