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袁章胜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开学寄语。只是,新学期估计仅有4个孩子报到,比上学期又少了1个。袁章胜是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蒋家乡蒋家小学水仙教学点唯一的一名授课教师,从乡里回到教学点,一呆就是近20年。除了他之外,教学点还有一名生活老师负责给孩子们买菜做饭。

 

留不住人的教学点

 

湖南水仙村,在2006年被确立为省级贫困村,距离蒋家乡10公里远。蒋家乡的蒋家小学是距离水仙村最近的一个学校,交通不便成了孩子们上学最大的阻碍。后来,蒋家小学水仙教学点成立,由教育部门出资,用来满足村里孩子们的上学需求。教学点有两层,配备了两间教室,其中一间主要用来日常上课,另一间则用来放一些杂物。

 

蒋家小学水仙教学点。受访者供图

 

袁章胜是2002年回到水仙村教书的,最开始还有一位老师同他一起上课,后来,也离开了。“没有办法,我们这里留不住人呐,山里头,啥都不方便,有的老师派过来,呆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也能理解。”袁章胜说,他看着下派的老师来了又走,已经习惯了。渐渐地,村里的孩子也少了,年轻一点的父母会把孩子送去乡里或者带在身边读书,只留下几个家中只有爷爷奶奶的留守儿童,年纪不大,学龄前到三四年级的都有,“最多教到五年级,然后就出去上初中或者打工。”袁章胜说。

 

一个人的课前会议

 

袁章胜一人要负责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每天上五节课,早上八点半上课,最晚下午四点放学。袁章胜说:“学生都是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但大家都比较小,学的东西比较基础,主要课程都教他们学一点,孩子们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跟城里孩子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条件有限,我能做的就是尽力。

 

8月30日,袁章胜到乡里蒋家小学开了次学期前会议,代表蒋家小学水仙教学点交流工作。袁章胜提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开学准备,干笑了几声,调侃着说,“我们教学点课前会议就我一个人,我自己给自己开会,事情全都我做主了。”夜里,袁章胜忙完了家里的事,回到教学点的办公室里,对着教学点唯一一台电脑敲敲打打,“用电脑查些资料,为开学做准备。”

 

孩子们在上课。受访者供图

 

袁章胜告诉记者,村里的孩子能送来上学的都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里只有老人带着,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有一些学龄前的孩子也会被家里长辈送过来跟着学,但是因为不够年龄,也不作为正式学生上课。可这些孩子,袁章胜也都是要操心的,他说:“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孩子的安全就是第一,再来是学习和感受这个氛围。”

 

长大后我仍记得你

 

1981年,袁章胜18岁,从他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光景了,再过两年,他就到退休的年纪了。“如果那时候我还被需要,我就接着干。”袁章胜说,“我觉得教书挺好,一直到现在,把多少孩子送出去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知道我一直在做这件事。”袁章胜表示,他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像是亲人,孩子们除了学习上的事情,生活上的问题也经常找帮忙解决,“他们一直比较亲我,有的都去新疆上了大学了,回来路上遇见我还会叫我。”

 

袁章胜班上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袁章胜的妻子,是蒋家小学的生活教师,在乡里工作,夫妻二人在白天是很难见面的,袁章胜说:“和我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些孩子们。”每天课间,袁章胜都会喊上班里的孩子们做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抬椅子……他说,在游戏中能看到孩子们的另一面,“他们很可爱,很活泼,我希望他们能一直这样快乐下去。”

 

早些年,有一个班上的女孩子因为家里困难,差点辍学回家,袁章胜了解情况后,帮助女孩联系公益组织,为她争取了继续读书的机会,现在小女孩顺利上了初中,成绩可人。“直到现在,她爷爷过年过节都会打电话问候我一下,这种时候我就很受感动,觉得我做的事有意义。”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开学前,袁章胜特地把授课的教室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擦了黑板,摆上桌椅,他留了上学期贴在墙上的孩子们课上画的水彩画,成了雪白墙壁上的点缀。他说:“我给孩子们留的暑假作业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开学第一课上,我会请他们在课堂上分享出来。”

 

在袁章胜看来,教书就是他喜欢的事,即使每个月只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我也尝试过做生意,种水果,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教书。”早些年,在袁章胜来到教学点当老师之前,他被突然坠落的大石块砸中头部,送往医院做了紧急手术,才保住性命。袁章胜说:“那个石头应该有七八斤吧,砸下来我就倒下了,如果我当晚没有做那台紧急手术,可能就再也站不上讲台了。”恢复后,他便放弃了转行的念头,又回到熟悉的三尺讲台前。

 

9月3日是学生开学的日子,袁章胜说:“预计这学期会有4个孩子报到,比上学期少1个。”袁章胜为孩子们准备了开学寄语,他表示,“我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