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刘继才推着装满水泥的独轮车,快步走进院子里,几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院里翻修房屋。这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刘湖村退休村支书刘宝利的老宅,约有300平方米,他住了30多年,十多天后,这座翻修后的宅子将成为“学霸村”第一个村史馆。

 

9月7日,刘宝利家的老宅子正在翻修。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村中有史可记

 

刘湖村在今年因“一巷9博士”成为网红村。据悉,这个不足500户的村子陆续走出了16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村里最有名的是一条长约68米的小巷,住着9户人家,先后走出了9位博士,这条巷子被村里称为“博士巷”。

 

刘宝利家就与博士巷相对,他今年70岁,家里三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们平时也不回家,这座房子捐赠给村子后,我和老伴就在隔壁的小院子里住,地方也够。”院子里有许多装粮食的大瓮倒在地上,都是上世纪装粮食用的,屋前的石榴树和杨树掩映下的木门,也已经陪伴几十年了。

 

刘宝利扶着老宅内一棵树。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刘保常家里有一本《刘氏族谱》,他告诉记者,刘湖村的刘氏起源于沛县刘氏,有可能和刘邦还是同宗,“村子里80%以上都姓刘,孩子们平时打闹,大人劝架都说是同一家子的,就轻易把孩子心中的疙瘩解开了。”

 

刘湖村还流传着“三斗三升芝麻官”的故事。村里老人说,以前的刘湖村就出过很多人才,有三升三斗的芝麻那么多,清朝吏部尚书刘墉曾来过村里,所以村子里又流传着“宰相刘罗锅千里探亲”的故事。

 

古代的故事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稽可考,但刘湖村的新章却历历可见。现在的刘湖村,已经新粉刷村内文化墙3000平方米,安装摄像头77个,路灯164盏,疏通沟渠3000余米。据介绍,村子还要提升文化广场,完善桥护栏,绿化步行道,安装健身器材,对广场外围水渠进行清淤打造成儿童水上乐园,让孩子们夏天可游泳,冬天可滑冰。

 

村史有人可传

 

一手握不过来的大块砖头,在三四个年过六十岁的老人手掌间传送自如,翻修房子的工作队多半是老年人,即使在村路旁的商店里也很少见到年轻人。“我小儿子在深圳工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有的已经成了家。但他们只要记得自己是刘湖村人,肯定还会回来,不仅一个人回来,还会带着孩子回来。只要他们回来,来到这个村史馆转转,就能让刘湖村的历史一直传承下去。”刘宝利说。

 

刘宝利家老宅子正在翻修,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施工。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在村里的主路旁,有木板加工的店铺张贴着招聘告示。刘全启认为,村里要回流年轻人,就需要产业带动。村里不仅要打造博士巷,还要陆续打造红旗巷、乡贤巷,而且要设置村史馆、大学堂和中医馆。刘湖村内随处可见高杆月季、百日红等苗木,三横六纵的道路已经全部硬化。“未来还要打造生态旅游长廊,发展特色水果园、草莓自采园等农产品产业链,形成春有百花夏有果、秋有银杏观赏叶、冬有温室大棚可采摘的四季农家乐。”一位村支部工作人员介绍。

 

村支书刘全启告诉记者,未来的刘湖村一定能吸引年轻人回来,他们能在家乡挣到钱,就会愿意返乡创业,村子那时会更生机勃勃,而村子里的故事,也能一直续写下去。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通讯员 戴章超 王春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