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跑”“折返跑”“耗时长”……以前办事人员常常为办个事情而把腿儿跑“细”。如今北京经开区推进“放管服”改革,便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实现与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湖北十堰经开区部分事项“跨省通办”。


“跨省通办”帮企业提高效率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跨省通办”服务窗口打通了异地业务系统的办理壁垒。例如企业登记档案信息查询,已经实现了远程查询和现场打印,在省外即可查询到北京经开区注册企业的档案信息,从而打破北京企业只能在北京市内查档案的系统限制。

 

常建超是北京经开区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今年4月,他代表公司去天津进行项目合作商谈时遇到了麻烦事。“我们公司近三年做过股权及范围变更,甲方提出,希望能查看公司在工商系统的登记档案。但我当时并没有携带这些资料。”

 

正在常建超为难的时候,合作伙伴提醒他京津两地经开区已经开展了“跨省通办”服务。于是,常建超通过这项服务,非常顺利地在天津就拿到了登记档案。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跨省通办’的业务平台,恐怕我们至少要多付出一倍的时间奔波,也许就错过了与甲方最好的商谈时机。”

 

记者从北京经开区了解到,今年年初,北京经开区与天津经开区通过协同研究、共商方案,初步探索了企业和群众以“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为特色的“跨省通办”机制,制定完成《北京、天津经开区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推出首批包括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企业登记档案查询等在内的2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推动头部经开区互赢互助


有了京津两地“跨省通办”的基础,今年8月6日,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通过“跨省云签”的方式签署《京津穗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三地国家级经开区26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这是全国成立的首个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其启动的多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联动模式,在全国首开先河。

 

在“京津冀”和“头部经开区”两个圈子外,北京经开区还与湖北十堰等对口经开区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业务,参照“京津”通办模式,在两地政务服务大厅的专窗,实现17大项37小项事项“跨省通办”,带动两地“跨省通办”协同并进。

 

“跨省通办”服务将更加便利化


记者从北京经开区了解到,结合跨省布局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将进一步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热点、难点,探索将更多事项纳入“跨省通办”范围,实现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工作更高质量的“最多跑一次”。同时,将同步扩大“跨省通办”合作的地域范围,力争在京津冀和头部经开区层面扩大“跨省通办”伙伴。

 

未来还将有更多事项纳入“跨省通办”。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涉及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相关事项,及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便利企业类事项将不断纳入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中。同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省网上办事平台,将整合现有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渠道,根据事项清单,逐步提升网上办事的便利度,推进“跨省通办”事项的“掌上办”“指尖办”。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