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之不易的疫情向好局面,得益于广大民众联防联控、众志成城,更有赖于以“重症八仙”为代表的无数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当前,国内散发的新一轮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疫情形势已趋于平稳。


在这场持续已近两年的疫情中,广大医务人员成了“最美逆行者”,他们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打赢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些“逆行者”中间,杜斌、童朝晖等八位来自重症科的医生,早在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他们是七位男医生+一位女医生的组合,故而被网友称为“重症八仙”。


“八仙”所在的重症科,可以说是医学救治里的最后一道防线。病人到了重症科,“活下来”便是最直接的目的,重症科也可以说是患者最后的希望。


在武汉疫情最为紧张的日子里,“重症八仙”被当地患者、被全国网友密切关注着,就像网友留言“有你们在,我们安心了”,他们也成了一种希望寄托。


而他们确实也担得起“仙”这个称号,他们各显神通、妙手回春,救治无数患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4月6日,短短四个月时间,湖北全省即无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病亡。


这个重大成果,属于“重症八仙”,也属于全体重症科医生,属于所有日夜奋战的医护工作者。


之后的日子里,“重症八仙”一直在路上。从北京到云南,从扬州到郑州,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中有些人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碰面,五仙、六仙、“地三鲜”(同在地坛医院工作的童朝晖、杜斌、姜利)频频相遇。


“重症八仙”的奔波,也浓缩着中国抗疫的进程。


从一开始“逆行”回武汉时的沉重,病房里左支右绌的紧张;到后来经验逐渐累积,资源充足,医护人员甚至“围着”病人转。这当中折射出的,是中国抗疫能力的大幅提高,抗疫形势大幅好转。


今天,疫情防控压力仍在,一些地方依然零星出现本土病例,但基本很快能被控制住,整个社会心态也从容很多,有着充足的应对底气。相比于世界疫情的反复与剧烈,中国民众基本生活在一种岁月无恙、烟火如常的秩序中。


▲“重症八仙”中除管向东外的七人(从左至右:康焰、郑瑞强、邱海波、赵蓓蕾、童朝晖、姜利、杜斌)。潘松刚 摄


正如那句“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以“重症八仙”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在我们的抗疫进程里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众志成城、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也因此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成绩斐然的。


对于“重症八仙”的称呼,八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均不约而同地表示,“重症八仙”只是重症医生的缩影,这个称呼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是民众对参与抗疫的医务人员的关注。


但“重症八仙”及重症科引发的社会关注,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因为疫情中重症医学的作用得到巨大彰显,在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卫健委支持下,2020年5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中增设重症医学科专业,学科人才梯队培养将更为规范。


相信在未来,中国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必将有更充分的准备,也会有更多像“八仙”一样的专家、医务人员站出来,为民众遮风挡雨。


当前疫情仍未完全过去,但曙光已经可见。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疫情应对经验,科研突破不断涌现,疫苗产品也相继问世,中国新冠疫苗接种总人次已超过11亿,免疫屏障已具相当规模。和病毒的搏斗,胜负天平正日益偏向人类一方。


这一切,得益于广大民众联防联控、众志成城,更有赖于以“重症八仙”为代表的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正因为有了他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安稳、平静的日常。


这一路走来,医者不易,中国不易。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既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也磨练了中国社会的韧劲,这也让携手共进的我们,对未来更加底气十足、信心百倍。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丨夏研(媒体人)

编辑丨何睿

校对丨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