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曲筱艺)10月13日,北京古北水镇旅游公司携手谷歌艺术与文化,线上线下同步推出司马台长城艺术与文化项目,中国女排队员朱婷还在现场展示了该AR体验项目。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主题页面 “见微知筑识长城”,通过创新技术,在线上打造了身临其境的长城展,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线欣赏司马台长城的壮美风景,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细节。值得关注的是,通过360°实景虚拟游览,可以“前往”司马台长城不对公众开放的区域。比如,通向仙女楼的“天梯”,沿着陡峭的山脊向上延伸,最窄的部分只有半米宽,此处并不向公众开放。

      

通过手指接触的方式,“攀登”最美明长城

      

目前,该项目展示的内容包括司马台长城360°实景虚拟游览、370幅长城图像和35个故事等。新京报记者在“观妙中国”App上点开该页面,即可通过手指接触的方式,“攀登”司马台长城及七座敌楼。无论是石阶、城墙还是敌楼内外建筑细节,都十分清晰,仿佛就在眼前。同时,画面配有详细介绍,比如司马台长城西段的第13号敌楼,因其二层有块精美的麒麟影壁,得名“麒麟楼”。通过画面可以看到,上下两层之间没有楼梯,只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天井,影壁上部有瓦顶,由15块方砖拼出麒麟图案。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司马台长城的360°实景虚拟游览,还将在增强现实技术的帮助下,让参观者深入内部,了解更多长城的建筑细节和敌楼的内部架构。发布会现场,可以体验游览司马台长城西段的五座敌楼。新京报记者点击之后,便看到敌楼结构,每个内部结构配有详细的语音和文字解说。


      

另外,在该主题页面,还可以深入了解长城多方面的知识。比如,长城是如何修建的,何时修建的,有哪些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不同形式的城墙、敌楼和烽火台,内部建筑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传统与现代的维护方式等,非常全面。正如页面文字所介绍,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和最受欢迎的文化遗产之一。尽管每年都有1000多万人参观长城,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观看。一位体验者表示,虽然他爬过司马台长城数次,但是360°实景虚拟游览还是让他非常震撼,知识点讲解也很好,“可以看到长城墙上的许多砖块上都刻有文字,通过介绍了解到,这些文字砖大多来自明朝,当时被用作质量跟踪的方法。这些签名包含砖块的生产地、砖户名和负责的提调官等关键信息。”

     

古北水镇迎红叶观赏季,提灯夜游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明长城。业内人士认为,司马台长城构思巧妙、设计奇特,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体,形成了一段“奇妙的长城”,以险、密、奇、巧、全闻名,有“长城博物馆”之称。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

     

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长城遗留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发掘,包括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军屯文化、商贸文化、八旗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等,打造了一个集“山、水、城、堡、寨、屯”于一体的长城文化小镇。据古北水镇方面介绍,在拓展司马台长城游览空间的同时,古北水镇不断丰富长城文化内涵,推出提灯夜游司马台长城活动;创新长城瑜伽,推出长城“八大名玩”活动;丰富长城文化体验,对长城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城,司马台长城景区实行预约制限流游览,斥资亿元用于生态涵养建设,长城脚下河道疏浚拓宽,水系流畅。此外,古北水镇近年还在研究长城文化相关的研学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10月中下旬到11月,正是古北水镇的红叶观赏季。无处不在的爬山虎把整个小镇染得红彤彤的,红叶层层叠叠,随风摇曳,十分可爱。游客可以登上古北水镇背靠的司马台长城,登高望远,霜染层林,同时还能俯瞰小镇和远处的群山秋色。

    

新京报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校对 陈荻雁

图片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