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我工作20多年了,还没遇到过像今年这样罕见的秋种大面积推迟的情况。”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周吉红说。他从事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最近几天,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在京郊的田间地头,针对晚播小麦播种及播后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趁着这几天北京天气晴好,北京各郊区都忙着抢收玉米。今年9月份以来,北方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北京雨强虽然不大但雨量不小,持续降雨导致收割机进不了地,玉米收获困难,冬小麦播种被迫大幅延迟。


据北京市秋播进度统计,全市10月10日及以前播种的小麦占预播面积的21.1%,近80%的麦田为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晚播或过晚播麦。


“见缝插针”抢播冬小麦,部分地块成了“泥饼”


10月14日,周吉红正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去碑营村的田间进行技术指导,这里一片麦田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但旁边秸秆已发黄干枯的玉米还在等待收获。


“这块地应该是今年北京最早秋播的麦田了,9月29日下午播的。”周吉红说,正常来说,北京冬小麦适播期是9月底到10月5日之间。今年遭遇连续降雨,玉米收不回来,小麦也播不下去。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过了“寒露”种小麦,有“晚种一天,少收一石”的说法。因此过了“寒露”播种的均为晚播小麦。


小麦田不远处的红铜营村西,青储收割机正在轰鸣,成片的玉米连带秸秆被收割机吞下,细碎的青饲料就落到了并排行驶的大卡车上。田里土壤还很松软,为了防止大卡车陷进泥里,大卡车被一台拖拉机拖拽着前行。


红铜营村西,青储收割机正在收割玉米。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今天收割完玉米,我们及时整地,明天下午就能播小麦了。”北京兴农天力农机合作社总经理陈国龙说,从国庆节期间他们一直在抢收玉米,半夜三更也没歇着。今年由于天气特殊,为了抢种小麦,他们采购了4台动力驱动耙旋播种机,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播种150亩地,这样4台机器一天能播种400-700亩。“这个播种机的最大优点,是左右旋转播种,既能保证播种的深度,还能平整土地,改善播种条件。”而为了抢秋种,他们将收割播种机器都停在地头,只要地里条件具备,不分昼夜开始干活。


机器夜间收割场景。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但前期一些农户“见缝插针”抢收抢播,种下去的小麦出了问题。周吉红说,由于土壤含水量太高,小麦播下后,稍微压一下,田里地块便板结成了“泥饼”。


技术专家田间地头“会诊”,针对性开“处方”


秋种推迟会带来很多问题,降雨也造成土壤情况不太理想,土壤内普遍含水量较高。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领导带队,成立了4个技术服务组,每个组既有玉米专家也有小麦专家,还有农机专家,一个组承包几个郊区,到田间“会诊”。


“必须到地头去看,因为每块地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王俊英介绍,会根据单个地块的“会诊”意见开出“处方”,遇到共性的问题,通过全市的农技推广系统向各农业区通报。


近期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过程中,就发现个别抢早播地块存在土坷垃多、播深浅、出苗差、板结窝苗等问题,专家们再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比如土坷垃比较多的地块,玉米收完紧接着旋耕,机器耕完变成小坷垃,照说晚播麦要适当浅播,但像这种地块土坷垃就占了好几厘米,就要适度播得深一些,但播得太深了,小麦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拱出地面,消耗太多营养又影响长分蘖。“第一个分蘖长不出来,我们叫作一蘖缺位,直接影响小麦的成穗。麦穗少,来年产量自然就低。”


周吉红说,今年小麦播期已经受持续降雨大幅推迟,这几天各郊区都在抢时间,尽量赶在10月15日前播完小麦,争取小麦冬前带孽越冬。他们建议农户,在选种上,尽量精选大粒种子,增加出苗率及苗期养分供应;生产上通过多施磷肥增强根系功能,尽可能培育健康的植株,延缓后期早衰影响灌浆;同时,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以苗保穗。


红薯收获也受影响,受冻后红薯存不住


除了影响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今年北京的农作物受降雨影响的还有红薯。


王俊英介绍,首先持续降雨对红薯生长极为不利,红薯沤在地里会造成根部缺氧出现烂薯现象,且湿气重容易滋生病害,红薯的根腐病和茎腐病会加重。尤其在红薯生长的中后期,因为已经进入红薯块茎的膨大期,如果遭遇持续降雨过程,红薯含水量太高,储藏就是一大问题,不仅降低了耐储性,而且由于长时间的沤渍,极易形成硬心烂腐,无法食用。


此外,还有一部分红薯在地里没收回来,近期北京夜间最低温度都降到了6℃,10月16日温度将下滑到1℃。“红薯收割温度应该在10℃以上,否则就存不住了。”王俊英说。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