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有俗语称“病痛缠身”,疼痛往往被视作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其实根据专业标准,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应该进行专业治疗。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介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仅有14.3%,就诊率低,且各地学科发展不均。

今天(10月18日)下午,中日友好医院举行记者会,来自疼痛科、心脏科、骨科、护理科的多位专家就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介绍,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但公众对“疼痛”的认知存在误区,就诊率也明显不足。目前,公众对于疼痛疾病的知晓率仅有14.3%,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不足60%。

他说,“痛”往往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大多被视为伴随疾病产生的一种症状,不被专门对待,在我国,不少患者更有忍痛的习惯。其实,急性疼痛虽属于症状,可随疾病好转后消失,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

数据显示,慢性疼痛在国外的发病率为8.7%~42%,女性高于男性。中国的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的划定,有7种疼痛应该前往疼痛科就诊。包括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痛、慢行手术后和创伤后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头痛和口面部疼痛、慢性内脏疼痛、慢行肌肉骨骼疼痛。其中。慢性原发性疼痛为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排除其他慢行疼痛性疾病。常见的偏头痛、顽固性腹痛、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均可前往医院就诊。

除了忽视疼痛,常见的误区还包括惧怕药物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希望疼痛可以根除等。他表示,忍痛的伤害远大于正确用药。而慢性疼痛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指望根除,而是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控制管理,以现有的医学水平,八九成的疼痛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不过,疼痛学科作为“年轻”学科,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程度不均。

“疼痛患者的基数庞大,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疼痛科,但目前学科发展比较短暂,人才远远不够。”樊碧发表示。

记者从中日友好医院了解到,今年,疼痛学科首次参与了国家医疗质量数据调查,有了国内疼痛科的分布结构、病种覆盖情况、单病种过程及结果等指标。

根据抽查,在国内6000家医疗机构中,设有疼痛专业的医院比例仅占37.60%。可以看出,与庞大的慢性疼痛患者人群相比,目前我国疼痛学科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二级、民营及中医医院类医疗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同时,在从事疼痛诊疗的医生团队中,专业为“疼痛医学”的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约为38%,反映出疼痛科医生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见习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