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30日,阿根廷南美出版社的第一版《百年孤独》与读者见面。54年后,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52种语言,发行量超5500万册。2011年,新经典获得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文学代理人卡门女士的认可,正式引进出版中文简体正版《百年孤独》。10月22日,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文版权方新经典文化,联合PAGEONE书店举办了一场极具特色的纪念活动,以纪念《百年孤独》简体中文正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这场名为“一场事先张扬的孤独派对”活动,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子罗德里戈·加西亚的祝贺视频开场。罗德里戈·加西亚在视频中表示,“我相信父亲会非常高兴和自豪,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他的书如何被传播、被阅读以及被那些不同于他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人所喜爱。”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在明年,将有一部关于他的父亲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母亲梅塞德斯的回忆录出版。

 

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子罗德里戈·加西亚。

  

“在我们这个时代,还可能出现像《百年孤独》这样伟大的作品吗?”面对这一提问,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表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到什么是现代小说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般认为现代小说从塞万提斯开始发源,一直持续到今天。对于现代小说的功能,全世界的看法并不一样,但在格非看来,在过去的几百年当中,现代小说极其重要,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文学的领域。格非引用了帕穆克的说法,认为现代小说和我们世俗的伟大真理之间是有关联的。

 

格非注意到,地缘政治越偏僻,它的文学越充满活力,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非洲、东欧等。而在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自狄更斯、萨克雷之后,很难找到可以跟他们媲美的伟大作家,“后来出现的伟大英语作家基本是从印度来的,从日本移民的,这些作家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融合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格非表示,“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期待放在中国,中国也可能出现这样能够融合各方面优势的大作家。这样的作家会不会出现?有没有希望?取决于我们今天做什么。”

 

10月22日,格非(右)在“一场事先张扬的孤独派对”暨《百年孤独》1000万册纪念活动现场。

 

纪念活动现场,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萨尔维·霍约斯和新经典版权中心欧美版权总监歌娅回忆和讲述了《百年孤独》中文正版引进和出版十年来的故事。霍约斯在致辞时表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种影响了许多作家和学者的文学现象,“《百年孤独》是一本我几乎每周都会遇见的书。” 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70后作家阿乙,以及青年新锐作家辽京、东来、杨晚晴也分享了自己初读、重读《百年孤独》时的感受,以及这部作品对他们创作方面的影响。

 

 《百年孤独:插图纪念版》,[哥伦]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智]路易莎·里维拉 绘,范晔 译,新经典丨南海出版公司2020年8月版。

 

“如果有朝一日在酒会上看到加西亚·马尔克斯,你们想跟他聊点什么?”面对这一提问,阿乙表示,“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我估计他也有虚荣心,”阿乙开玩笑道,“我一定要告诉他,他在中国多么受欢迎。”在分享了自己与《百年孤独》有关的梦境之后,阿乙进一步表示,“我还想跟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说,他不但承上启下了拉美文学,承上启下了整个世界文学,他还是这个过程中间一个巨大的关键性人物。”

 

杨庆祥坦言“这个问题确实我想了很久,我不太想见他”。之所以不想见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因为在杨庆祥看来,他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更感兴趣,“我读《百年孤独》就好了,不需要见到这个作家。”杨庆祥认为如果真的要见某个作家,他希望是未来能超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家,而不是见已经写出《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

 

作为一名写作者,阿乙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语言是采用平调往升调一点点,一直在半高亢的节奏下写下去的,他的语言是一贯的,“然后一贯往下,一直到结尾,都是维持这种半高亢的调子。这个调子如此迷人,以至于打动了这么多读者。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的热血沸腾,比如摸到冰块说它在烧,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非常平实、扎实的写作不一样,他传递的是另外一种信息。”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出版了很多作品,但杨庆祥最为喜欢阅读的还是《百年孤独》。回忆起自己在高中时代首次阅读到《百年孤独》,“当时立即被他的想象力击倒,感觉这个人太牛了,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当然也导致一个后遗症,后来每次看到有人用开头那一句,我就会觉得这个作家没有什么创造力。”杨庆祥说,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印象深刻的经典片段有两个,“一个是《百年孤独》中的,一个是《尤利西斯》中上历史课的走神,都是特别经典的片段,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婷

校对丨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