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德源手持远程医疗记录仪。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11月11日在国家体育馆进行,这是北京赛区最后一个进行测试活动的场馆。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将承办男子冰球比赛。针对冰球运动对抗性强、冲击力大的特点,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医疗保障,每个医疗站都配备有至少两台远程医疗记录仪,医护人员诊治时可与北京冬奥组委庞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实时沟通。


此外,国家体育馆还配备有一台堪称小型医院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随时为运动员提供完善的诊治。


远程医疗记录仪外观与执法记录仪相似


在国家体育馆场馆医疗经理支德源的胸前,配备有一台远程医疗记录仪。从外观看,远程医疗记录仪与常见的执法记录仪相似,但它不仅拥有记录功能,还可以让医护人员与北京冬奥组委庞大的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为运动员提供及时诊治。


11月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支德源透露国家体育馆目前共配有9台远程医疗记录仪,每个医疗站均至少配备两台,“通常要保障一医生一护士,分别以医护的角度去传递诊疗信息。”


支德源介绍,一旦诊疗活动出现伤情较重的情况,医护人员便可以打开远程医疗记录仪。此时,中控台就可以听到体育馆内医护人员诊疗的声音。“这时候,医护人员一旦寻求协助时,冬奥组委和场馆定点医院就会连线专家库成员,对症对应找到相应的专家,通过远程医疗记录仪为诊疗活动提供指导。”支德源称国家体育馆医疗保障团队不仅仅是现场的96名医护人员,还有北京冬奥组委抽调的200多名最优秀专家的医疗专家库,以及场馆定点医院友谊医院的20名分专科专家的专家库。


此外,远程医疗记录仪不仅能记录和协助医护人员诊治,还有定位功能。出于防疫考虑,国家体育馆楼体内有复杂的隔断,把整个楼体分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远程医疗记录仪不光是记录诊疗过程中的视频和音频材料,也会记录医生的轨迹,可以看到医生在抢救、转运病人时是否有不必要的延伸。”支德源称这也给后期防疫流线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此外,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还配有生命体征检测仪,当运动员受到比较严重伤情,同时又不能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时,医护人员会给运动员接上生命体征检测仪。支德源称生命体征检测仪不仅是常规的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检测,还能检测运动员心率变化、脉氧饱和度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分析运动员在某一个诊疗时段的伤情变化,“给我们诊疗产生助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后期复盘。”


CT车内救治设施齐全,可随时对运动员进行救治。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CT车内救治设施齐全,可随时救治运动员


在国家体育馆东侧,停放有一辆看似普通的白色厢式大货车。支德源习惯地称之为CT车,但这又不是一辆普通的CT车,它的全称是“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车内救治设施齐全,可随时对运动员进行救治。


由于冰球是一项对抗性强、冲击力大的运动,比赛中出现外伤和颌面创伤的几率相对较大,配备这样一辆CT车很有必要。


既然俗称CT车,车内的核心自然是一台可移动CT机。除头部以及颌面部CT外,这台车载CT机还可以对运动员四肢、腹盆等部位进行检测。在CT机旁边,还设有一台呼吸机。支德源介绍颌面部创伤通常都会损伤到气道,呼吸机布置在CT机十分方便,“如果伤员因为创伤呼吸系统受损,在这台车上不需要氧源和其他辅助设施,我们有可靠的氧和呼吸机装置,能为运动员提供稳定的呼吸支持。”


除CT机外,CT车还配备有血液检测仪、心脏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恒温冰箱、新风系统、紫外线消杀设施等设备应有尽有。“在这个车上,可以说既有检验科,也有影像科。”支德源称结合场馆的96名医护团队,几乎就是一个小型医院。


支德源自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一名危重症医生,他表示CT车里的设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到受伤运动员确定伤势情况,并及时为下一步送去医疗机构治疗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李立军